著名画家李光灿百米长卷《大三峡》赏析
时间:2025-06-25 11:39 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吴蜀丰 点击:次
【编者按】李光灿先生的百米长卷《大三峡》以恢弘的尺幅展现了三峡的壮美与人文底蕴。画卷通过水墨与色彩的巧妙融合,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创新表达。画家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三峡的险峻山势与浩荡江流,云雾缭绕间透露出神秘与诗意。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忠实记录,更蕴含着对三峡工程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艺术家对国家重大工程的情感投射与艺术升华。整幅长卷气势磅礴,细节精微,堪称当代水墨山水画的里程碑式作品。
![]() ![]() 李光灿之所以能够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是他始终坚持艺术创作规律,坚持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的必然结果。他深有感触地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必须深入到人民中去感受、归纳,实践,在传统的基础上与当代观念相结合,进入创作的至高境界,这样才能有真正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 ![]() ![]() ![]() 李光灿的创作实践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一是要耐得寂寞,“为了画《大三峡》,李光灿决定休笔三年。闭关苦修、或平远、或高;他像一株禾苗,需要阳光雨露,他如饥似渴地吸收营养。把寂寞的时光用来读书,在书的海洋里放飞的思想。把寂寞的时光,打造成体验思接千载,遨游三峡的活动场所,反对搞急功近利。把寂寞的时光赋予三峡顽强的生命,赋予崇高的灵魂,赋予家国情怀! 顿时,三峡的水活了起来,三峡的山生动了起来,三峡的情繁荣了起来,三峡的人站了起来!大三峡的魂丰满了起来了!三峡的静美与壮美跃然纸上。美术评论家李德清评论道:一个对祖国山河没有深深爱恋的人,是画是画不出这种大气魄的;一个没有坦荡胸怀的人,是容不了这样的大河山的。 二是继承与创新。长江三峡,历来是艺术家们要想书写的题材。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嵒、陆俨少、李可染、关山月、黎雄才、魏紫熙、岑学恭等艺术家笔下的三峡,可谓各有千秋。李光灿想在继承的基础上超越前人! 李光灿脑海里闪现出的第一个想法是“大”。他要用大胸怀、大气派、大手笔,来表现三峡的大景观、大气象、大格局。”作品气势磅礴,水墨交融,用笔酣畅淋漓,构图奇险,用色大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苏甦教授说。 李光灿笔下的巴山蜀水,以“情思”为主导,摆脱了理性与写实的羁绊,突出的是心灵观照的主观体验。既有技法,也有艺术,更有情怀,自然和历史的三峡题材,丰厚的三峡文化主题,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些都是李光灿绘画艺术获得成功的重要元素。 李光灿笔下的山水画,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画家始终以巴蜀山水为题。去吟咏作自己内心的情怀,去表现着自己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李光灿的山水画,是取之自然,却又超越自然,最终在纸上出现的是他心中的山水,他的作品因而具有极强的个人化特点,表现了画家独到的观察角度与对自然山水的独特理解。既有南宗的气运高华,又有北宗的骨力雄峻,并将其推向极致。其中呈现出一己家数,从而与传统绘画间构成一种自足的张力。质言之,将传统山水的笔墨与自然的丘壑之美整合臻至,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显示出一种大手笔,大气魄,大境界的艺术追求。 李光灿在这幅长卷中,在用笔用墨上大胆出奇,他是非学院派,没有框框,有时甚至不按规矩出牌。他笔下画中的点、线、面和谐相处。画山,他用中锋把山的体势先立起来,用侧锋来增加它的意趣。同时把他的主观感情和情趣渗透在运笔之中。然后再用中锋进行勾驺、点染,讲究气韵生动、流畅、自然。在构图上,大胆采用“移山倒海”法,比如《大三峡》中,“西陵深处的田园风光”,就是作者跳出写实的框框,把分散的美景通过典型化的方式在画作中表现出来。成为《大三峡》的精彩之笔! 三是讲好故事,近年来,李光灿深入青藏高原采风,用他的画笔描绘了这里的山川与人文,展现了大自然与历史的深厚联系。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将这些历史与自然景观生动地表现出来。李光灿系列国画作品《雪域高原》《北纬30度上 三座丰碑》,正是他在西藏采风期间创作的国画精品,凝聚了他对西藏绮丽风光的无限赞咏,更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笔墨技艺,融合表现了拉萨“唐蕃会盟碑”,昌都怒江大桥“桥墩纪念碑”和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三座丰碑的风采和人文故事,联结起了重庆和西藏的人文与情感。 李光灿的创作实践,让我们见证了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讲述了艺术家勤奋与执着,艺术修养不断进步的故事,礼赞了艺术家不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情怀!揭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艺术家不断积累与思考、传承与创新的力量源泉!因此,艺术家要坚守自己的艺术信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讲故事能力,并创造出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这些话意蕴深远,语重心地给作家、艺术家们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重大课题。(图文/刘凡君) 【作者简介】刘凡君,重庆人。本名刘凡军,笔名樊君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协第二、三届全委会委员;巴南区作家协会主席、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报告文学》杂志特聘作家。现重庆巴南区作协荣誉主席、重庆市巴南区三线建设研究会高级顾问、名誉副会长。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
- 上一篇:中国著名画家马平作品鉴赏
- 下一篇:心系丹青皖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