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祠堂福地 >

百年祠堂怎么“活”?

发布时间:2017-11-30 11:40 来源:浙江新闻

祠堂曾是人们崇拜先祖与崇拜神灵的产物,是先祖精神和英灵栖息的场所。它既是一方民众传统民俗文化集聚地,又是一方民众乡愁情感的纽带和源泉。

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统计,衢州市坛庙宗祠共有692处,分布在各个县市区。在古代,祠堂的主要作用是供奉祖先进行祭祀活动、商议本族事务等。在近现代,它们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破坏,一度被人忽略。与此同时,它们的功用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成了堆放稻谷柴火的场所、贫苦人们临时住宅处、堆放商品的仓库等,甚至还有些祠堂由于遭到严重破坏而永久地被历史湮没了。

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祠堂作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功能渐渐被重视起来。此外,祠堂作为一种乡愁情感寄托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衢江区云溪乡王车塘村吴氏宗祠、柯城区航埠镇墩头村大宗祠、常山县招贤镇溪上村徐氏宗祠三座宗祠。这些饱经岁月洗礼的祠堂,经过修缮、重建、改造,焕然一新。

徐氏宗祠:打造留守儿童一方乐园

徐氏宗祠里的图书馆

一座祠堂是一个村庄的记忆,也是乡愁情感的寄托所在。在常山县招贤镇溪上村就有一座历史悠久、建筑精美、布局严谨的古祠堂——徐氏宗祠。近看徐氏祠堂,青砖筑墙,白灰粉刷,屋顶黑瓦铺就,飞檐翘角,尽显厚重。

村中68岁的徐氏族人徐正直翻开《溪上徐氏宗谱》向记者介绍,徐氏宗祠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其结构布局为四进二庭式,依次由祠门、二门(仪门)、前庭、享堂、后庭、后堂组成。

在徐正直的记忆里,祠堂有着多种“身份”,小学校、榨油厂、村集体的临时仓库……尤其是近十年,由于有柱子倒掉,房子也随之倾斜,再也没有人敢到里面去,祠堂大门一直紧锁常闭。

仔细品味,会发现在徐氏宗祠这么多的“身份”中,竟没有一个身份承担和发挥了它最初的功用和意义。

“祠堂真正‘复活’于2015年。”溪上村村支书廖林福相告,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2015年,徐氏宗祠进行了修缮。倒掉的柱子换掉、倾斜的房子整体牵拉修正。特别是宗祠后堂和中堂,基本恢复原貌。在祠堂的后堂内设祭台,供后代祭祖等活动之用,又设“月池讲堂”,发扬和继承先哲文化。

修建后的祠堂,不但重新恢复了其原本的功用,还增加了许多现代功能。如内设电影放映室、棋牌室、乒乓球室、阅览室等,村民可以随时到这里来进行娱乐活动。

不仅如此,修缮后的祠堂还有效解决了村里留守儿童的功课辅导和素质拓展问题。

廖林福告诉记者,溪上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都存在,许多家庭往往都是父母出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孩子,造成学习辅导不到位等。为此,村里专门在祠堂开设了留守儿童培训班,特聘村里的老师为学生辅导功课。

“每天放学后,村里的30余名留守儿童基本上都在这里参加一个小时左右的功课辅导。”廖林福说,下一步,村里计划筹建一个书画培训班,不仅要让留守儿童的功课有人辅导,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拓展他们其它方面的素质。“目前书画培训班所需的设施和用具已经备齐,现正在招募书画老师。”

新的时代,新的功能,让老祠堂得到了新生。

大宗祠:以传统礼仪文化解游子乡愁

大宗祠正堂

“9月初,刚刚在这里举行过‘开蒙礼’。”柯城区航埠镇墩头村大宗祠管理员叶大姐说,自从大宗祠修缮后,基本上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开蒙礼。

大宗祠又叫翁氏宗祠,建于明代。踏入大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古韵墩头、礼仪之乡”八个大字。再往祠堂里面走,厅堂大气宽敞,天井开阔明亮,厅内石板铺地,厅堂中柱耸立、巨梁横陈。婚俗礼仪展示室、后堂祭拜厅堂、放学来吧活动中心……现代与传统相互交融,古朴又不乏活力。

“解放后,大宗祠经过4次修缮。”90岁的村民翁蛮古出身木匠世家,他见证了每一次修缮,其中最大的一次修整是2009年。在他的印象中,之前有一段时间祠堂破败不堪,稻谷、柴火等乱堆乱放,鸡鸭在祠堂里圈养。不仅如此,祠堂的瓦片破旧,屋顶漏水,天井杂草丛生……

祠堂破败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一村的文化、一村的精神没落。那时的墩头村,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活动以及娱乐活动。

修缮之后的大宗祠在房屋结构上基本还原了以前的面貌,但是在内置和装潢上,增添了许多现代化元素,如设有家庭影院、架子鼓等。

说起大宗祠的变化,墩头村村主任翁雄飞有些兴奋。除了开蒙礼、孝文化传承教育,送戏下乡活动、党建宣传活动、村中喜事酒宴等都在祠堂举行。

大宗祠内设乒乓球室

此外,墩头村不仅恢复了大宗祠的传统文化活动,还不断创新,以大宗祠为载体,开展了很多新形式的文化传承活动。

自2013年开始,在每年的重阳节,村里在大宗祠举办宴席。自2015年开始,村中定于每年3月在大宗祠开展敬老节,为村中80岁以上的老人摆酒宴。

翁雄飞介绍,村中90%以上的村民都姓翁,随着时代变迁,许多翁氏族人有的在外定居,有的常年在外工作,开展这些节日活动,不仅是为了继承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文化,也让分散在外的翁氏族人能够感受到暖暖乡情。

翁雄飞说,祠堂现在的功用,就像祠堂入口处前言中所宣扬的,通过思祖德、行孝道、讲规矩、办礼仪、庆婚礼等内容的展示,赋予礼仪文化新的内涵,让村民了解和掌握传统礼仪的历史轨迹和行为方式,传承和弘扬礼仪文化,共创和谐新家园。

吴氏宗祠:银发一族的解闷休闲地

踏入吴氏宗祠,一股凉爽清风扑面而来。清凉的祠堂大厅内,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手摇蒲扇,聊天、说笑,悠然自得。

见有陌生人进入祠堂,老人们非常热情,不断地跟记者聊起祠堂的曾经,聊起自己跟祠堂的故事。“年轻的时候,村中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一次祭祖活动。吴氏宗祠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们吴氏家族的骄傲和自豪。”一讲起吴氏宗祠,83岁的村民吴海水脸上洋溢着微笑,精气神一下子变得特别地足。

据《吴氏宗谱》记载,这座坐落于衢江区云溪乡王车塘村的吴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景泰四(1453)年,皇帝恩旨立“旌表吴荣隆尚义之门”坊旌表,建造宗祠。2013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祠占地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2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自西向东前后共四进,即前厅、正厅、穿堂、后楼。

该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伟,梁柱卷杀,扁作月梁,礩形柱础,下垫覆盆,地砖墁地,雀替、檩枋等雕刻以牡丹纹饰为主,雕饰题材与技法充分体现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是衢江区建筑面积最大、年代较早的宗祠建筑。

王车塘村村支书吴金山相告,吴氏宗祠原本的功用是祭祀先祖。在他儿时的记忆里,祠堂是一个神秘、严肃的地方。

上个世纪80年代,祠堂一度被人忽略,成了村里五保户的临时居住地、牛羊的放养场所等。大厅中有些柱子也逐渐地腐蚀、坏掉。“吴氏宗祠虽然没有封闭过,但由于人们的忽视,它原本的功用和威严却渐渐消失了,破败不堪,冷冷清清。”

2003年,经过修缮后,人们开始重新重视起来,尤其是老年人,经常来到祠堂休闲,渐渐地成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中心。此外,祭祖、演戏等活动也在祠堂开展,老祠堂渐渐恢复了生机。

“现在的吴氏宗祠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最大的现实意义是有效解决了村中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虚的问题。”吴金山说,目前王车塘村共有人口31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占20%左右,这个比例是相当高了。这么多的老年人,休闲生活怎么办?祠堂修建好之后,这里就成了老年人的聚会场所,下棋、聊天、向外人介绍吴氏宗祠的历史和辉煌,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衢州祠堂的风雨历程

衢州有众多的坛庙宗祠,历史发展悠久,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绝非三座祠堂所能代替述尽。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昌华。

记者:衢州最早的祠堂出现在哪个时代?

陈昌华:根据目前可以查得到的文献记载,衢州最早的祠堂出现在隋朝,那时候并不叫祠堂,而是叫家庙。具有代表性的是江山的祝氏宗祠。

直至宋代,尤其是南宋,开始出现宗祠这一说法,同时祠堂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祠堂的数量并不多。

衢州的祠堂真正迎来大发展的时期是明清。明代,政府允许并提倡平民百姓也可以祭祀,于是,祠堂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衢州地区现存的老祠堂可以看出,大多数都是明清时期建造的。

记者:历史上,衢州祠堂遭受到哪些破坏?

陈昌华:历史上,衢州的祠堂曾遭受过三次比较大的破坏和损坏。

第一次遭受到较大的破坏是在清代初期的三藩之乱。

第二次遭到较大破坏是清朝咸丰时期,衢州祠堂遭到当时太平军的破坏。

第三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华,衢州祠堂遭到了日军的破坏。

改革开放之后至新农村建设这一时期,由于人们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祠堂的维护和管理,许多祠堂因年久失修逐渐地没落了,这一时期大部分属于自然损毁。

记者:你对衢州的老祠堂有什么看法?

陈昌华:我觉得,从2000年左右开始,人们对老祠堂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修缮、重建之后,许多老祠堂得到了新生。据我的调查,重新修复后的老祠堂有一半左右变成了村里老年人的活动中心。

村中老年人对祠堂那种感情是别人无法体会的,祠堂对于他们不仅仅是一个祭祀、休闲的场所,更是一种精神的归处。我去过很多祠堂,有一点感受颇深,如果有外人进入祠堂,跟他们打听祠堂的故事,老年人一般都会很兴奋,他们会很热情地给你讲老祠堂曾经的辉煌历史,他们是那么的自豪和骄傲。可以说,这些老年人本身就是一部活历史。

相对于文物所具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三大价值,这是祠堂所独有的情感价值的体现。

有些祠堂,改造之后,许多小孩子在这里面学习,我比较认可这一点。因为小孩子在这里学习,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延续,获得了生机。

当然在恢复、修建祠堂的过程中,也为祠堂加入了不少新的、现代的元素。这些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但是祠堂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并没有变。进入一个祠堂,其每一个扁联、每一个图案都有其代表的意义,如家族从哪里来,以前的光辉历史怎样,现在怎样,都可以从祠堂中得到相关的答案。

此外,有些祠规也包括很多内容,如劝大家崇学向善,各司其职,创造美好生活。我希望通过不同的形式,能够把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0

关于我们|天下吴氏网招聘| 联系我们| 投稿须知|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重庆泰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