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至德天下 >

吴学研究传承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理念

发布时间:2021-02-27 22:29 来源:中国报道

文/吴蜀丰

八十年代曾经一部《红楼梦》崔生中国红学研究会,一大批专家学者掀起红学高潮,读中学时看《红楼梦》第一遍时基本看完,但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情节几乎走马观花,三年后立志从事文学时再看《红楼梦》收获满满,后来才知道红学研讨等。

关于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自此正式步入学术之林,被称为新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20世纪末21世纪初,红学发生分化,主流红学遭遇瓶颈,民间红学奇谈怪论迭出,红学整体的学术品质和社会声誉均呈下滑之势,但同时又给人很多想象空间。

红学纵向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横向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红学具有高关注度、高吸引度、高参与度的特点,上至政商学,下至工农兵,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不乏红学爱好者,甚至跨越国界、跨越语种,其在国际上的热度堪与莎学(莎士比亚学)比肩。

对于“红学”含义的争论起于1980年周汝昌的《红学辨义》一文,他认为红学的范畴应归结为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且坚持红学真正的本体是探寻曹雪芹这部小说写的是谁家的事,即“本事”,探寻本事的学问,才是红学的本义,才是红学的正宗。

2019年在无锡吴氏祖地,吴美福宗长提议有关吴学研究的传承研究,十分欣慰,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时隔一年之后,美福宗长经过精心策划准备后,今年有关吴学的研讨再次抛砖引玉敬告天下人,尤其是吴姓人更是责无旁贷,春节前后至今,美福兄的几篇有关吴学研究文章在中国报道、今日头条、天下吴氏网及公众号发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宗亲来电表示大力支持,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智慧时代,人们对有吴学研究讨论开始高度重视。

成立吴学研究的种种理由如下;泰伯公创立的至德精神有待于传承,尤其是吴文化更是热议的焦点。

孔子在《论语》中的第八篇——《泰伯》对泰伯三让天下的肯定赞许,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共120篇文章,其中有关姓氏介绍精选了30个姓氏,第三十一篇《吴泰伯第一世家》吴姓位居榜首,可见历史对吴姓的佐证不容置疑,历代皇帝如康熙、乾隆对泰伯公的题赞。历代文人如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唐代文学家罗隐,唐朝诗人李白,唐朝诗人卢僕,唐朝诗人李绅,唐朝文学家陆龟蒙,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唐代著名道士吴筠,南宋温州知府杨简,北宋书学理论家太学博士朱长文,南宋文学家张钮,江南道御史袁玉麟,宋代监察御史蒋堂,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清末大臣太常寺卿袁昶,南宋将领辛弃疾,北宋诗人王令,南宋末期尚书郎卫宗武,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陈普,宋代诗人朱明之,清代诗人德元,元代诗人宋无,明朝政治家思想家高攀龙,南宋文学家张钮,江南道御史袁玉麟等名人诗赞泰伯公。

江苏省无锡市政府连续举办15届吴文化节暨泰伯祭祀大典,泰伯庙获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为AAAA级风景区。全球近4000万人泰伯公后裔都在以不同方式前往祭祀,各省市、海内外、港澳台及美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等12个国家地区的吴氏子孙每年前往梅里、鸿山祭祖。数十上百种有关吴文化的书籍及有关吴氏网站自媒体海量宣传介绍,让人们对吴学、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世界至德、华吴会、海吴会、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华夏吴氏网、天下吴氏网等民间社团组织在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参与承办、协办吴文化节。不仅如此,陕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里面的专家学者如作家郑鼎文和付军让等也在潜心研究吴文化,并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介绍中国吴文化。全社会都在广泛关注吴学、吴文化。作为泰伯公后裔更应该责无旁贷。

吴氏先祖,仁爱谦让天下颂扬。吴氏旺族,枝繁叶茂根植四方。吴氏后裔,名人辈出青史辉煌。吴氏文化,开拓进取永远流长。在中华百家姓中,吴姓从古至今名人辈出,更是举足轻重,他们在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商界还是政坛,还是演艺界。在政界、军界、商界、学术界等领域发光发热,独当一面。尤其在科学界,吴氏家族也诞生了众多的科学人才,他们延续了吴氏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品质,在某个领域取得卓越成绩,为祖国的生产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荣誉达60名。他们分别出自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安徽、甘肃、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上海、辽宁、浙江、湖北、四川等省直辖市。其中吴氏祖地江苏省成为院士稳坐头把椅达18名,2020年6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榜中的甘肃天水的吴骊珠,安徽安庆吴宜灿榜上有名,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截至目前,吴文化节成为中华姓氏中唯一以姓氏命名的重大节日,这是吴姓人的自豪。

吴学传承不能断代,在参加全国各省市举办的有关吴文化活动中,“老革命”成为主流派,而年轻人却少之又少,主席台上端坐的都是50岁以上的吴氏宗亲代表,还有更大岁数60岁70岁以上老宗长,还有80岁以上的老人,可见他们对吴文化的传承执着精神。虽然他们德高望重,纵观综述,吴文化发展研究传承延绵不绝是当下的重中之重,若是没有70后、80后、90后、00后的参与,吴文化传承断代将成为必然。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研究吴学、吴文化,是当前的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之一。

研究吴学内容极其广泛,从研究吴学到考古挖掘吴文化遗址,从建吴氏宗祠到修家谱,祭祀等节会公益性活动,都必须有年轻人参与支持!

任何公益活动离不开经济支持,正所谓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文风传承。在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大背景下,榜样的力量无穷尽。无锡吴氏祖地的几位吴氏企业家对吴文化的发扬光大成为典范,如吴焕其、吴立兴吴仁山吴新等宗亲代表,例如无锡市保洁顺心公司董事长仲雍文化研究会会长吴焕其宗长,近10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他捐助修家谱修祠堂等公益活动的善款近500万元,

广大吴氏宗亲务必代坚定文化自信,守望相助,共同打造互信互助、融合发展、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建议各省市民间社团组织机构,宗亲会高度重视,建立吴学传承责任体系,一带一路共创辉煌!

【作者简介】吴蜀丰,原名吴陶清,男,重庆当代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生于1963年10月,祖籍原四川省丰都县树人区开峰乡双红村九社吴家湾。中国报道网《魅力城乡》主编。已发表小说、散文、通讯、专访等题材600余万字。

1987年在丰都县开峰文化站当过站长,1992年下海去深圳,1997回重庆先后在《企业文化》杂志社、重庆日报、央视网、中国网任职过执行总编、记者、新闻总监、主任等职。《重庆报道》网、《天下吴氏》网创始人兼任总编辑,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巴南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签约作家,重庆吴氏文化发展促进会原秘书长(发起人)重庆泰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泰伯至德商城》创始人。已出版《丰言疯语》专集(作家出版社)《重庆厨王》长篇报告文学(合著)(团结出版社)。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中国报道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