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至德天下 >

吴学理论蕴含德治内涵73

发布时间:2021-06-02 22:54 来源:中国报道
文/吴美福
        泰伯建吴国,一直以德治教化天下,500多年来,从政治,文化,道德,经济,社会各方面一直是奋发向上,以民为本,以德为根,蓬蓬勃勃,生机盎然,百姓拥戴,邻邦友好,民安国昌。到阖闾时代,迁都于今苏州,仅仅两世,43年便被越国所灭。其中兴亡的道理,正如左思在《吴都赋》中说:”子独未闻大吴之巨丽乎?且有吴之开国也,造自泰伯,宣于延陵,盖端委之所彰,高节之所兴。建至德以创洪业,世无得而显称,由克让以立风俗,轻脱骊于千乘。若率土而论都,则非列国之所缺望也……春秋之际,要盟之主,阖闾信其威,夫差穷其武。内果伍员(伍子胥)之谋,处骋孙子之奇。胜强楚于柏举,栖劲越于会稽。阙沟乎商鲁,争长于黄池。”阖闾,夫差两代穷兵黩武,轻文重武,以威力欲逞霸天下,连年征战,以致国力空虚,百姓受苦,德治教化淡化,与邻邦友国结怨太多,四面树立,导致吴国灭亡,这是主要原因,任何朝代任何时期,德治一定人心所向,这就是吴学的核心所在。
        吴学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灿烂的一支,从泰伯、仲雍奔吴到十九世孙寿梦,长达500多年。泰伯、仲雍建吴于无锡,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和太湖地区江南文化的有机融合,在近数百年的发展,生长,演进,成长为一种新的、先进的、具有活力与张力和蓬勃生命力的文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李学勤先生说”吴国从建立起就是国人和土著相结合的。”吴国建立后,该如何治理国家,用文人来治理国家,即:德治,文治。以德治,文治作为治理国家的宗旨。吴学之所以长盛不衰,最主要的是蕴含德治的内涵。
        吴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太多的记忆和和精神灵魂,不断地给人以文化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深厚的物质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闪烁在中国大地上的一颗耀眼的珍珠。
        吴学是吴地人民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思想精髓,是先辈们留给我们一笔丰厚的物资和精神遗产。若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对吴学的深刻理解,就很难对吴学进行有效的传承,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地方的独特文化或独家绝学会失传的原因。吴学的传承和发展,除了通过姓氏这个纽带教育和宗亲之间口口相传,更重要是要唤起吴氏宗仁的血脉灵魂,使每位吴氏重视吴学,热爱吴学,学习吴学,探究吴字,研讨吴学,传播吴学,弘扬吴学,要让吴地人们和吴氏宗亲们了解自己独有的文化,让吴学成为一种强势,强大的主流文化。吴族宗仁义当责无旁贷,为夯实吴学基础,为吴学弘扬天下而努力。
       吴学禀赋是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在历史上形成并不断传承的核心价值和文化特性,是决定着社会生活和历史演变的文化基因。在历史长河的动荡、激流、撞击和流淌中,吴学禀赋虽然也在文明演进,但却是相对稳定地传承,守护着区域、民族、国家的文化生机和价值持性。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东西方文化、文明日益交流频繁,但各自的文化禀赋,价值特性依在,形成了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格局,因而创造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明成果,吴学就是这样一朵具有极具特色极有魅力极具价值的文化之花,必将蓬勃的绽放。
        有文字记载,无锡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无锡从未设置道,府,郡制。泰伯、仲雍定居梅里,筑城勾吴,有考证的城邑是苏州(相城),常州(阖闾),或是镇江(句吴),无锡仅作为县治几乎上千年不变,但不变的是无锡人对吴学的执着和热爱,对太湖的敬仰和拥抱。吴学文化地域广阔,唯无锡人坚持梅里就是吴学的发祥地;太湖浩淼荡漾,唯无锡人一曲《太湖美》唱响了世界,太湖就是无锡,无锡就是太湖。太伯由岐山不远万里,初来乍到,断发文身,火耕水耨,开化梅里;太湖水系上游东端,无锡是水源地也,吴学和太湖源于无锡,用不着象曹操墓真假,陈园园身世,董融故里去争论和考证。随着时代推移,吴学”至德尚文”一定会在全世界没立的至德学院里咏读和传承,为传播汉文学和中华文明,为弘扬至德精神作出更广阔的贡献,泰伯、仲雍道德精神的旗帜一定会飘扬在全世界各地,开花绽放。
        吴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资源和文化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民族精神和民间智慧的结晶,是民族间区别与差异的”遗传密码”。吴学集吴地人民数千年集体智慧结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打动人类心灵,触动人类情感的同时,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烟雨江南的水乡情韵,柔婉侬腔的吴语方言,相依互助的劳作方式,激越深情的人文气质,在孕育出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锡绣,竹刻,剪纸,民间版画,麦秆画,蓝印花布等等民间艺术奇葩的同时,更造就了独特的吴学内涵和丰富的精神特质,为吴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吴学的”阴柔,精细”,”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经世致用”,”敢为人先”与苏南模式兴起,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与小城镇的兴盛,华西之路的涌现密不可分,焕发出勃勃生机。
        吴学是有生命的,吴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而不断地处于动态和渐进之中。吴学对外显示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同时,吴学更需要营养和支撑,所以,几千年来,吴学在不同时期不断吸收,融合各方文化精粹,不断嬗变,不断提升内涵,不断提高内撑力。吴学总是经久不衰,不断推陈出新,其根本原因就是吴学具有强大的支撑力。吴学历史源远流长,厚积薄发,为当代开启了新吴地,新吴人,新吴学,新吴名的崭新局面,为重新唤起吴学觉醒,推动吴学发展,确立吴学自信,实现吴学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泰伯、仲雍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几千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和传颂。”功辟万古江南”,”江南文明始梅里”等就是对泰伯、仲雍功绩最高评价和极高肯定与极度赞许。由始,无锡成为吴学的发祥地。吴学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发展,成长,具有三大特点:一,吴学是水的文化,具有柔性、灵动、海纳百川,激流勇进的特性,与水息息相连;二,融合吸收外来文化和输出扩散自身理念的双重特性;三,后来居上,敢于创新争先的精神。吴学具有吸收融合,辐射历史功能,极大地促进了长三角经济文化的发展。吴学在历史发展的历程中,人文荟萃,展示了高度的智慧与创造力。据历史记载,在秦汉以前,吴学已通过海上传播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东吴卫温率领大舰队出使直州,夷洲。以后,日本的遣唐使,中国的鉴真赴日,明郑和下西洋,等都向国外传播先进的中华文化,吴地成了文化交流,人才聚集的前沿阵地,吴学为繁荣,传播,弘扬中华文明,为发展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