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至德天下 >

《论吴学》第一章  道德篇09  吴学精神特质与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1-09-08 00:05 来源:天下吴氏网
文/吴美福
        在商朝末年,在西北的岐山脚下,有一个族群逐渐兴旺起来,姓姬,这就是周朝的源头。有一位被后代追称为太王的领袖,年岁大了,要考虑交班的事,这个人就是公亶父。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有个孩子叫昌,从小就很出众。太王认为他将来能做一番大事,很想把权力传给这孩子。昌就是后来推翻商朝的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按照当时的礼制,王位是只能传给长子太伯的,如果太伯不在呢那就是仲雍继承王位。太伯为了满足老父亲的愿望,便同弟弟仲雍商量。两人决定瞒着父亲离开家乡。于是他兄弟二人多次让王避位最终到了现在的江南梅里一带。
  文化包容的价值     
         太伯他们“让王”的做法是很了不起的。历史上一直给以极高的评价。孔子对他的学生讲“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上为了争王位,父子相杀,兄弟见刀见枪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唐朝诗人陆龟蒙写道,“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贤”。说的就是这些事,他称颂的是太伯、仲雍。太伯,仲雍到了江南,在今天的无锡一带,据考太伯那年42岁。当时的太湖流域被视为荆蛮之地,一个野蛮落后的地方。无论在社会的组织形态上,或者在生产水平上,都同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差了一大截。太伯他们到梅里后就“纹身断发”,表示了他们融入当地族群的决心(纹身断发,这种有别于中原的风俗后来一直保持着,在吴国强盛后,在作战的吴兵身上还能见到),这一行动,蕴涵着不同寻常的文化包容意义。当时的中原地区文明程度比较先进比较发达,吴地却比较落后。《论衡-书虚》载:“禹时,吴为裸国,断发文身” 《史记》记:“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孔丛子》卷二载:“文子曰:吴越之俗无礼而亦治,何也?孔子曰:夫吴越之俗,男女无别,同川而浴,民轻相犯。故其形重而大胜,由无礼也。” 什么意思?就是太伯、仲雍奔吴前到奔吴后,哪个时候的吴地,没有男女之分,连洗澡都是男女一起。在当时中原地区的华厦文明看来,吴地属民风尚未开化,是落后而野蛮的。
        太伯、仲雍融入当地的百姓后,教他们种植和养殖,结合地方条件,种桑养蚕,饲养家畜。他们带了民众搞农田建设。还带领他们开凿了“伯渎河”(或伯渎港)。泊渎河全长八十余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挖的河道,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一条水路,还有许多创造性的发明。后来,众多的百姓因为太伯的品行好,有家国情怀、有凝聚力,有对梅里方圆百里地区有过许多建树,许多贡献,造福桑梓,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渐渐聚居起来,拥太伯为领袖,建立“勾吴”(也有书上称之为“勾吴国”的)。这就是“吴”的开始。周朝建立后,周武王找到了他们的后裔,封为吴国。所以《论衡-谴告》记:“教吴冠带…………
      故吴之知礼义,太伯改其俗也”。也就是史称太伯兄弟给吴地带来了文明。从此,太湖流域逐渐追赶中原大地的发展步伐。理所当然,后世把太伯尊为江南文明的拓荒者,吴学的始祖,恰如其份。太伯身为长子,他继承大位是顺理成章的事。凭他的贤和德,接下来,他完全有可能做得很好。但是他没有留下,而是和弟弟一起远走他方。
      他不愿违背父亲的心愿,这是大孝。避免了可能会发生的骨肉冲突。这是爱和悌。顾全大局。这是贤和智。在那个为权力而纷争、不顾骨肉之情的年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故孔子称他为至德。中国古代有许多贤者。他们把尘世看透,或呼啸于山林,或吟诗于酒后。他们重视个人修养,遁世而自爱。太伯同他们不一样,他与他的弟弟并不遁世,并不去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他们从文明之乡跑到了荆蛮之地,“纹身断发”,入乡随俗,先把自己化为百姓,再去教化百姓。太伯他们并不以自己来自于文明发达地区的优越感,以此自倨,居高临下,更没有以此自恃并试图来改造、遮蔽当地固有的落后文化和风俗,相反,而是自愿自觉融入荆蛮,“断发文身” 。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原地区的周文化,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为重,是不可以毁伤的;在着装上是很讲究礼仪,峨冠博带,文质彬彬有礼。太伯等团队融入当地荆蛮,是一种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体现出对荆蛮文化的价值认同,对非华夏文明的一种认同,展现出一种文化包容的态度,吴学文化“包容”的内涵从此时此刻起烙下了痕迹。
        吴学文化包容思想本质,是对文化多元的承认,拒绝以强势文明来压抑、消融弱势文明,主张不论何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也正由于此,太伯受到了原住民的欢迎和发之内心的拥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今天,太伯兄弟的“文身断发” 现象,反思这种文化方式,会带给我们一种维护文化多元的启示,一种坚持文化民主的智慧,一种坚持自己文化发展的自信,有着现实意义,值得大家深思。《春秋左传》和《国语》里面提到的太伯仲雍奔吴的故事,是吴地文明史中的二位重要的人物,是吴学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和象征,是孕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蕴藏了一种文化多元精神。
谦让与开拓
        太伯他们身体力行,一心一意地教人们更好地生存和生活。世界上的事总是发展不平衡的。总是有些地区先进,有些地区落后。有些民族先进,有些民族落后,当时的荆蛮地区比较落后愚昧。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这种差距,又如何利用这种差距。太伯兄弟没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文明和技能去奴役这些相对落后的人,没有把这些人当奴隶使用为自己建庄园,没有把他们训练成铁甲骑兵,驱使他们去创造帝国,也没有让他们为自己盖宫殿,造陵寝,造金字塔。他领着他们做的是修田,养殖,挖河道。是苍苍众生的生存之道。一个人能不恋权位,放弃他应得的继承权利,这是至德。一个人掌握了知识才能,不谋私利,普世救民,这更是至德。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所放弃的正是当时的法制所保证的权利,是社会允许,甚至是提倡鼓励的权力。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这应该是人类最好的品质,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太伯奔吴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道德的壮举,所体现出的谦让与开拓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太伯是真正的以悲壮的方式实践避位谦让的伟大精神的第一人,展现了谦让不争的至上情怀。在吴姓历史上,除了太伯的“让”、仲雍是“让” 的第二人,到了春秋晚期,太伯的后人季札又一次上演了轰轰烈烈的三“让” 故事,特别是“季札挂剑” 传为千古佳话。太伯之让和季札之让,在历史上深受赞颂,成为千古传唱的美德。特别是太伯对开拓江南,开化开发道德精神和文化浸润有着巨大的贡献。
        太伯、季札之让,体现出他们趋之若骛权力的淡漠
      体现出一种见微知浊的智慧,体现出一种顾全局利益而自我牺牲精神,是一种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彰显出吴学文化中“忍” 性元素,演绎出另一种“开拓” 精神。正是这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它既是一种品格,又是一种胆魄,还是一种才识,是三者的统一。首先,开拓创新精神是一种富有拓荒精神、求实精神、自信心、好奇心、勤奋刻苦和坚忍不拔的品格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创前人没有开创的新事业的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敢为天下先,不断阐述自己的新见解、新思想、新精神,不但是要开拓生存空间,开发生活质量空间,同时大力开发文化内涵,创造性的创立“吴礼” ,有开拓创新的胆魄。太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一种才识,一种才能、见识。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较强的治国经验,具有很强思想的能力;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品格、胆魄与才识,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死守教条,注重创新。在不太长时间内把荆蛮地区建设成人民吃得饱、有衣穿、有房子住、懂礼貌、守规矩、学文化、抓生产,初步形成了初级文明社会雏形,人民幸福指数满满。
        太伯死时,91岁,下葬在今天的梅村鸿山的地方。他把将近五十年的时间,都用在江南这块土地上,他长眠在这块土地上。太伯、仲雍的事已经是三千二百多年前的事了。历朝历代都十分崇敬他们。东汉时期,在苏州建了吴地第一所“泰伯庙”。它座落在城内,离阊门约一里路。庙几经破坏,又几经修复,现在看到的是明朝的建筑,2009年又做了一次大修。南边是至德桥,至德殿里供奉着泰伯,仲雍的塑像。庙里还有康熙和乾隆题字的御碑。无锡在惠山脚下寄畅园旁边也建有泰伯庙。据说,太伯和仲雍先到的无锡梅村,后才在今天的苏州建都。梅村有泰伯坟,也是东汉时修建的。梅村那里还留有不少纪念物和遗迹。无锡南门外,有座桥叫清名桥,它跨在运河上面,很高,造得也很讲究。桥的不远处,就是伯渎河。那清清的水总是流淌着,我们站在清明桥上眺望着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大船小船。很少会想到,这河道里的流水已经流淌了3200年了!我突然想起,在太湖胜景鼋头渚的一堵石壁上雕刻着四个苍劲挺拔的大字,“包孕吴越”。那是前清包胥臣写的。包孕吴越,这四个字是用来描绘太湖的。它们用在太伯兄弟身上不也同样合适和贴切吗?太伯和太湖都是那么博大,那么宽容,那么自然,那么亲和。还那么永久和永远!
诚信是古代与当代推崇的价值精神
        在吴学文化中,季札也是一个代表性人物。“季札挂剑” 既是呈现出一种高尚品德和人格情怀,也是呈现出一诺千金的诚信精神。
      《史记》载:“季札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家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对季札这种不被物迁,心许身行的操行,司马迁深为敬佩。他又感慨的写道:“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季札的重诺与守信,千古流传,滋润了吴学文化的诚信精神,是道德诚信的一座丰碑,这种视信誉如生命的品德,这种践行诚信的行为的情怀,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这种诚信的优秀的品德基因,穿越了几千年,浸润在吴姓的血脉中,折射出对诚信的诉求,呈现出吴学文化重信用的品格,诚信因子始终跳动在吴学文化中的内在韵律。在社会主义的今天,诚信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信用是做人的基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迫切需要良好的信用环境和诚信精神。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规范,也是革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诚实守信”也不断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吴学文化中的一诺千金、季札等先贤们自觉践行“心诺”的诚信精神,仍然是当代社会需求的,将成为当代诚信建设的不竭资源。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