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吴青霞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2025-06-30 21:31 来源:至德天下网
      至德天下网(吴蜀丰)【编者按】吴姓作为中华大姓之一,其历史与文化底蕴深厚。吴姓以国为姓,承载着江南水乡的灵秀与智慧。吴文化以苏州为核心,融合了"吴侬软语"的温婉、"吴门画派"的雅致、"昆曲评弹"的隽永。近代以来,吴姓名人辈出,如科学家吴健雄、作家吴承恩,展现了吴姓族人崇文重教、开拓创新的精神特质。吴文化既是江南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支脉,其"柔中带刚、兼容并蓄"的特质至今仍影响着当代社会。
      吴氏开姓始祖泰伯,传代始祖仲雍。以旷古绝伦的胸怀壮举三让天下,成就周朝八百年江山被千古颂扬。孔子《论语》第八篇《泰伯》,司马迁《史记》第三十一篇《吴泰伯第一世家》均有记载。康熙皇帝题赠《至德无名》,乾隆皇帝题赠《三让高踪》牌匾。                  
      伯渎河,原名泰伯渎,位于江苏无锡的清名桥附近。商朝末年,吴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了灌溉、排洪,开凿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流“伯渎河”。伯渎河已有3000多年历史,全长43公里,它流经坊前,从梅村到鹅湖。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西攻楚国、吴王夫差北伐齐国,都曾通过伯渎河。 泰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镇的伯渎河畔。东汉永兴二年(154年),汉桓帝为了纪念吴泰伯,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所立。泰伯井,又名让王井,位于至德大殿东面,井水清澈可口。相传是泰伯为当地居民用水而凿。但据考证,泰伯井是战国时期所建。建泰伯庙后,一直是泰伯庙的厨房用井。南朝刘昭《后汉书注》记载:“无锡县东,皇山泰伯冢。民世修敬焉。去墓十里有旧宅,井犹存。”《吴地记》记载:“吴筑城梅里平墟,城内有宅,旧址及井犹存。”                  
      吴姓在中国历史有过七次建国史,在中国百家姓中目前排名第九位。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全球人口近3800余万人。无论在政坛、军事、工商、科技、文学艺术、医学界等行业,从古至今吴姓人才辈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吴语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上海、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部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区,分布于中国110多个县市。吴语在全球国际非官方语言中排名第十,在中国七大方言中排名第二。据《现代汉语》记载,吴语语系人口占中国总人口7.2%,高于闽语语系的5-7%和粤语语系的4.0%。目前讲吴语人口大约九千余万人。                 
      中国百家姓中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吴文化节”自2006年开始举行“吴文化节暨泰伯祭祀大典”。由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活动主题为“传承吴地文明、彰显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名城、建设文明无锡”‌。自2006年起,每年4月10日(传说农历正月初九是太伯的生日,卒于武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举办至今已举办19届‌。吴文化节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祭祀泰伯典礼、书画展示、群众文化活动等‌。吴文化节已成为具有浓郁吴地特色的国内知名节庆活动‌。“‌泰伯庙会”‌与春节打包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当代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达70余人。例如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其得意门生桃李满天下,如钱伟长、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赵九章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吴姓名人数不胜数,书画名家如唐朝画圣吴道子,明代著名画家吴伟,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吴镇,清末画家吴友如、清初书画家。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天主教传教士吴历、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中国近代画家吴法鼎,中国明代著名作家、官员吴承恩,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等。吴姓开国将军48名。国民革命军吴姓将军79名。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投诚的吴姓将军16名。                
      吴姓在医学界也是人才辈出,南宋御医吴源,明代医学家吴延龄,撰有《经络腧穴》、《医学质疑》等书。明代医学家吴嘉言,著有《医学统宗》三卷,《针灸原枢》二卷,《医经会元》十三卷。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又可著作的《温疫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北宋神医之一保生大帝吴夲用一针救了皇妃,三国时著名医学家华佗弟子吴普,著有《吴普本草》六卷,又名《吴氏本草》。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安宫牛黄丸”发明制造者吴鞠通。清代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外治之宗”吴尚先。清代医学家、藏书家吴仪洛,著有《本草从新》《本草备要》、《成方切用》、《勿药元诠》、《伤寒分经》一源必彻》、《四诊须详》、《杂症条律》、《女科宜今》及《周易注》、《春秋传义》等书籍。明代医学家吴昆,著有《医方考》6卷、《脉语》2卷、《素问吴注》24卷、《针方六集》6卷4种现存于世,《十三科证治》、《药纂》等书籍。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吴瑞甫,著作有《伤寒纲要》、《中西医温热串解》、《册补中风论》,《奇验喉症明辩》、《诊断学》、《内科学》等近20种。近代医学家吴克潜,著有《吴氏儿科》《古今医方集成》《病源辞典》该辞典从几百种医籍中采集4000余种疾病,按病名首字笔画顺序排列。每种详注病源、症状和治法。凡有分歧者均一一列述,所引之方,多为古今成方。《药性辞典》《医药精华集》《诊断学》《儿科要略》《吴克潜医案医话集》等著作。                 
      当代肝胆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吴祖泽,中西医结合专家吴咸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研究专家吴新智。乾隆皇帝题名《医宗金鉴》总编撰吴谦裔孙吴氏至德堂中医第十代传承人吴风平,著有《吴氏九世中医秘验方精选》《吴氏中医秘验方精选》《房事与性病秘验方集锦》《吴氏九世中医神奇秘验方》《中华名医验方精选》《易经正宗》《易经求真》《易经解密》《小儿推拿》《肿瘤癌症的临床诊治》《针灸临床运用》等专著25部。第十代中医传承人、黔苗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吴恒等。                 
      吴姓子孙不仅在祖国内陆迁徙,还远播国外。早期吴姓主要迁往邻国旳越南、日本、朝鲜,后来又陆续迁往南洋诸岛繁衍生息。吴人东渡日本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吴国王室的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是吴太伯的后裔。吴王寿梦四子季扎的五十世孙吴权于939年在越南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位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裔,在越南200多个姓氏中吴姓排名第六。东汉时吴风进入朝鲜,在朝鲜143个姓氏中吴姓排前20名。吴姓移名在美国旧金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缅甸及欧美等地,吴姓子孙几乎已遍布全球。                 
      据《路史·国名纪》记载:始祖黄帝的母亲,正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名叫吴枢。《三国演义》吴国(孙权之母,亦称吴太夫人)孙坚二夫人吴国太。刘备四夫人、车骑将军吴懿之妹称吴夫人。历经六朝,辅佐四帝,宋高宗的皇后吴瑜,历史上称其为“宪圣慈烈皇后”她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五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                
      当代吴姓人才辈出,如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外交战线杰出的领导人,原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 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美国“核弹女王”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台湾原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台湾新党主席吴成典,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云,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  
      吴青霞(1910--2008),女,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1934年与李秋君周练霞陆小曼等组成中国女子书画会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万紫千红》入选日本《世界名画集》。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第五、六、七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出版有《吴青霞画集》。

      捐献作品 在耄耋之年,怀着对故乡的眷眷深情,把自己的绘画精品以及其丈夫吴蕴瑞先生共同珍藏的名家书画一百二十余幅无偿捐赠给常州市政府,并捐出人民币100万元用于艺术院建设。2000年常州吴青霞艺术院正式落成。

      吴青霞先生的挂笔之作赏析 吴青霞女士驰骋画坛80多个春创造了中国女画家画龄最长的纪录,端午节,“鲤鱼吴”化作洁白的仙鹤飞入了无比灿烂的云霞之中……那天,因股骨胫骨骨折住院半年多的吴青霞,听说家乡来人探望,心情特别高兴,早上还轻轻地哼起了《苏三起解》呢。99岁的吴老思维清晰,微笑地指着送她的鲜花,用常州乡音说道:“哦,百合花,康乃馨,我喜欢的。”这,竟是吴青霞生前接待的最后一批媒体记者。

      《清白图》画于夏天,那时常州将举办“当代著名中国画家吴青霞艺术研讨会”,并隆重出版《篆香映霞》画集。常州电视台为拍摄《“龙城女史”吴青霞》专程来到上海。当时吴青霞92岁,手脚不太灵便,已多年不作画了。但当编导提出请她“随意画两笔”时,吴老二话不说,出人意料地甩开轮椅站了起来,手扶画桌,面对雪白的宣纸略作思考,便饱蘸墨汁大笔挥洒起来。不一会儿,一幅水墨淋漓、笔锋老辣的《清(青菜)白(蘑菇)图》画成了。后来我到府上拜访,吴老让外甥女、著名配音演员张欢在画上盖了章送给我作纪念。怀着对吴老的敬意,我题长款记录了作品创作的始末。这是吴青霞的“挂笔之作”,我将永久珍藏。吴青霞长达80多年的绘画生涯正如《清白图》所蕴涵的哲理,认真做事,清白做人,为大家称道。

      吴青霞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她经常说自己是“常州的女儿”,要为家乡人民做点事。1981年春天,在阔别家乡半个多世纪后回常州举办个人画展。画展结束时她捐出了10幅精品以及家藏的宋代哥窑水盂徐悲鸿的《秋树图》。2000年,她悉数将毕生创作的绘画精品和收藏的名家书画120余件(包括挂在墙上几十年的得意之作),捐给了家乡。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造“吴青霞艺术院”,她倾其所有,资助了100万元。上海博物馆征集国宝,她毫不犹豫地把家传的宋哥窑笔洗和清康熙年间的青瓷花瓶捐给了第二故乡。吴老在电视里得知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损失惨重,心里非常难过。第二天,她嘱咐家人向上海中国画院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支援抗震救灾。吴青霞一生淡泊名利、勤俭持家,却慷慨大方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热心公益、扶弱济贫的高尚品德,与矢志艺术的治学精神一样,是我们学艺为人的楷模。

      作品特点 吴青霞女士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在她的创作中,山水、花鸟、人物,各类题材都有涉及。她的作品以工笔和写意相间,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明洁秀丽。吴青霞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鲤鱼和芦雁,这一方面源于她对这两种动物发自内心的喜爱,另外也是她长期悉心观察和对前人作品不断揣摩的结果。她在创作中注重深入生活,因此在一些细节的描绘上,处理的更加严谨细腻而不失特色。吴先生的作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2004年的年底,吴青霞先生一幅名为《鱼跃》的作品在北京以22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反映了市场对吴青霞女士作品的认可。

      1910年2月生于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初名吴德舒,号篆香阁主、华堂、龙城史女。江苏常州人。绘画世家出身。1924年 进入常州女子师范求学,1927年毕业。1922年作品参展常州绘画展。1927年毕业于常州女子师范学校。

      1930年 作品参加日本东京展出。1934年 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当选为理事。1932年与师妹汪德祖同为中国画会第一批国家会员。1934年与李秋君周练霞陆小曼,汪德祖等组成中国女子书画会并请中囯国民党元老何香凝女士任会长。

      1936年 作品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建城50周年中国文化艺术展览会获荣誉奖。1947年即民国36年与师妹汪德祖同入载''中国美术年鉴''史册,1956年 作品选送芬兰赫尔辛基世界女子画展并获奖。七十年代作品《万紫千红》刊于日本《世界名画集》第十册。八十年代初评为一级美术师。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善画鲤鱼,以鱼为师,得形入神,有“鲤鱼吴”之雅称,喜用生宣画水墨鲤鱼。又善写芦雁,师边寿民,大笔落墨,洒脱精准,得“江南水阔,漠北沙寒”气象。又得张大千汪亚尘等先生指点。作品《万紫千红》入选日本《世界名画集》。曾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60年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万紫千红》被收入于日本出版的《世界名画集》。1979年个展于上海。1981年个展于常州。1982年 被聘为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兼职教授。1983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青霞画集》。1984年 五幅作品参加法国国家秋季沙龙展出。被授予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

      1986年 赴深圳、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吴青霞画集》。1988年 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学,在纽约举办旅美画展。1988年受聘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客座教授。历任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出版有《吴青霞画集》。

      1989年接受中华姚氏求正堂艺院聘任荣誉顾问。1990年 赴北京为天安门城楼作大型国画《腾飞河海入云霄》。1991年接受姚丹萍之邀出任嘉兴书画社名誉社长。1992年 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兼职名誉教授。个人传记被收入英国传记中心出版的《艺坛名人录》《世界著名女子传记集》。

      1993年 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吴青霞画集》。1995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中国国画家专列《吴青霞画集》。1996年接受姚丹萍恳请,任[中国汪德祖书画艺术舘]荣誉舘长。1997年 赴香港参加庆香港回归十人国画展并出版画册。

      逝世 继刘海粟谢稚柳之后又一个从常州走出的著名画家,那个12岁就在常州参加赈灾义卖画展,20多岁参加日本、法国、瑞典、意大利等多国画展,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中年即以“鲤鱼吴”蜚声海上的吴青霞,在2008年6月8日的上午10时25分于上海仙逝,享年99岁。吴青霞,1910年2月11日生于江苏常州。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名德舒,号龙城女史、华堂,别署篆香阁主。她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吴青霞自幼秉承庭训,师从其父临摹宋、元、明、清各派各家工笔画,并深得其精髓。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均挥洒自如,栩栩如生,鱼、芦雁、仕女等尤为精绝。先后出版有《吴青霞画集》数卷。吴青霞在耄耋之年,怀着对故乡的眷眷深情,把自己的绘画精品及其丈夫吴蕴瑞先生共同珍藏的名家书画120余幅无偿捐赠给常州市政府,并捐出人民币100万元用于艺术院建设。

      乐于助人 吴青霞女士一直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画家富华自英国归来,就提起吴青霞做的善事:上世纪5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筹备阶段,先生知道了画院个别老画家安家和生活困难,就主动联系了12位画家,每人帮助10元钱,聚集了120元钱给予资助。在那时,这笔钱能解决不小的困难。1960年吴青霞进了画院,在第二年就和朱梅村汪大文同去上钢三厂深入生活,吴青霞先生穿上炼钢工人的服装,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辅导工人业余创作,相处得十分融洽。画院的大型画册里还记录有她当时手搭着工人业余作者杜家勤,和工人同志欢愉地在一起的照片。

      在三年困难时期的艰苦日子里,她经常请人吃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1964年,画院有一些画家和行政人员去南京参观展览,一天中午,吴青霞先生请大家在玄武湖用餐,还特意另外花5元钱买了一条鱼让大家尝尝。在那时5元钱买一条鱼是很奢侈的了。

      爱护国家财物 可吴先生对国家的财物又是非常爱惜的。1987年市政协组团赴陕西西安延安等地交流、访问,大家住在宾馆里。吴先生说,卫生间的牙膏才用过一次服务员就丢掉了,太可惜,吴青霞把用过一次的牙膏还是照样放到盒子里,像原封一样,还可以继续用,这样就不浪费了。这是老先生节俭、惜福的美德。

      吴青霞的花卉画在题材选取上极具个性。她喜欢画的花卉大约有四五十种,如紫鸢绣球、兰草、水仙杜鹃、虞美人、扶桑向日葵紫丁香等,几乎全是野花。而紫色是萧淑芳的最爱。生长在东北沼泽边缘的鸢尾花是她深爱着的一种野花,颜色为深紫色。她研究出的紫色是一般人很难调配出来的,似乎成了她色彩的专利。为了突出带有飘逸感的花朵,她删繁就简,有意将长而繁多的叶子加工为疏密有致的短小状;画面洋溢着令人赏心悦目的质朴。

      随兴吟咏,情趣盎然,是吴青霞作品引人兴味的又一特点。识画者曾说,画山要有神韵,画花鸟要有情趣。我们纵览为数可观的新作,特别是花卉小品,恍惚追随艺术家,跟她一样,以恬适明净之心,漫步在春天里,邂逅在百花间。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天下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wsf905080184@qq.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 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