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吴氏祖地 >

吴氏宗亲社团建设刍见

发布时间:2025-08-18 23:04 来源:至德天下网
吴氏宗亲社团建设刍见
吴立梅
      近十多年,参加了诸多地区吴氏宗亲社团的活动,许多地方的吴氏宗亲尊祖敬宗,继承和弘扬泰伯谦让开拓的精神,在敦亲睦族、凝心聚力、深入研究吴文化等方面成就多多,对此十分感佩。但是近年来,某些吴氏宗亲社团的相关网站和微信群上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轻则视为杂音和噪音,重则充满戾气,以人身攻击和谩骂为能事,那就属于恶声和枭音了。倘若泰伯活到现在,听到这些声音,不知会作如何感想!问题的产生,在于吴氏宗亲社团的建设出了偏差,当然也有管理的原因,但管理本身也是社团建设的应有之义。如何使吴氏宗亲社团的建设卓有成效,不负众望,不揣鄙陋,略陈刍见。
      第一,组织机构的组成问题。
      任何组织和机构——当然包括吴氏宗亲社团,人是第一要素。事是人做的,没有人,办不成事。一个组织,需要筹划的、管理的、联络的,各种各样的人;动脑的、动口的、动笔的、动腿的和年长的、年轻的,都需要。凡有志于吴氏宗亲事业的,都应来者不拒。社团不是圣人组织,用人如用器,不求全责备,取其所长而已。但其中有四类人显得特别重要。
      第一类是有社会影响力的宗贤。一个组织的领导层决定了这个组织的层次和地位。吴氏宗亲社团如果缺乏有名望、有威望的人,就缺乏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领导层必须讲究德操,应当团结和谐,德、才、学、识兼备。尤其是第一把手,是旗手,是舵手,更是社团的名片,在才、财、位上应该拥有较多的资源,具备一呼百诺的能量。可以这样说,一把手的素养和能量往往决定社团的兴衰存亡,这和“人亡政息”的道理并无二致。而社团的领导班子在一把手的带领下,应具有奉献精神,看淡名利,胸襟博大,气度雍容,善于用人,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为吴氏宗亲干点实事。社团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也在于此。高层次人才的影响力是无可替代的,也是社团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他们的人脉、经验和影响,是社团的宝贵资源。正因为如此,社团须有高层次人才的参与和把舵。而且,某一高层次人才的纵向横向联络,可以带动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的参与。退休的和在职的领导以及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都是理想的人选。如果目前缺少这样的人选,不妨虚位以待。高层次人才如高山之巅,大量的参与者则如高山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这个社团才能形成宏伟的山体,既有高度,又有广度。
      第二类是慷慨捐资的宗贤。没有人办不成事,没有钱办不了事。开会、活动、研究、建网、办刊、联络,哪一样都少不了钱。因此,需要吴氏宗亲慷慨解囊。对于捐资的宗亲,在职位安排、人物宣传上应给予相应的待遇。
      第三类是日常管理工作人员。社团的运行,离不开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沟通、交流。这些人同样需要有奉献精神,不为名,不求利,默默无闻地为社团作贡献。
      第四类是研究人员。大多数社团以吴文化研究会冠名,既然是研究会,那么,研究是其主要职责之一。而这需要一定的平台为依托,吴文化的传播和影响的扩大也离不开书、报、刊的印行和网络的运行,这就需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从事搜集、钩沉、整理、研究、撰文、编辑等工作,以丰富吴文化的内涵,扩大吴文化的外延。他们的工作将决定吴文化研究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吸纳大量的有志于吴文化研究的人才也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或对吴文化了解不多,但只要有兴趣爱好,就应当接纳。只要支持研究工作,我们就应欢迎。也欢迎非吴姓人参与,他们研究吴氏,站在旁观的角度,摒弃感情的因素,可能更为客观。
      第二,组织机构的驻地问题。
      吴氏宗亲社团的驻地,依据其所处地域,最好应考虑该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和枢纽。因其各方面的辐射和影响,对社团工作的开展带来便利。其中,交通应是首先考虑的条件。当然,还得考虑人口、人员、住房、财力等因素。
      第三,组织机构的定位问题。
      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吴氏宗亲社团并非通过民主选举的程序层层推选产生,缺乏广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本质上,不过是热心人士发起的一部分对吴氏事业和吴文化感兴趣的人聚在一起的一个团体而已。即使以“中华”“全国”“世界”之类冠名,其实质也是如此,因此,吴氏宗亲组织之间,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任何吴氏宗亲社团,没有权力去领导其他吴氏宗亲社团,切忌对他们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同样,吴氏宗亲社团可以接受其他宗亲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但不受其所谓的领导。因此,名义上的省级吴氏宗亲社团对地县吴姓社团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不应以省级组织自居。如果一定要说是领导,那么领导就是服务,对地县吴氏组织最多只能充当参谋的角色,只能尊重、帮助和支持。社团的代表性是社团权威的要素之一,理应重视。如果是省一级的社团,自当有各个地市的人员参与。依此类推,地市一级的社团,自当有下辖各县市人员参与。否则失去广泛性和代表性,名实不副。
      第四,关于吴文化研究。
      吴文化研究的对象,按照吴亚卿宗长在首届泰伯论坛《吴学刍言》一文的观点,吴学之“吴”,吴文化之“吴”,既是地域,也是国名,更是姓氏。也就是说,吴文化不仅是吴地的文化,是吴国的文化,也是吴姓的文化。因为吴地和吴国的历史离不开吴姓,吴氏研究吴文化,责无旁贷。吴氏宗亲社团研究吴文化,理当以吴地、吴国、吴姓作为研究对象,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为吴文化增光添彩。吴文化的研究需要扛旗者、出资者、领导者、办事者、写作者等各种各样的人才,当然也需要跑腿者、鼓掌者和关注者。关心的、支持的、参与的人越多越好。吴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外延相当宽泛。具体到吴氏基层宗亲社团,探讨世系、纂修宗谱、建造宗祠、修葺祖墓、恤贫扶困、推贤扬善、编志写史等都可以视作吴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和实际行动。其中宗谱、宗祠和祖墓,是宗族的三大标志,越是基层的社团,越可以在这些方面干一些立竿见影、影响一方的事。就浙江范围而言,我所了解的庆云吴德生、义乌吴舜智、遂昌吴法荣、永康吴雄伟、天台吴方杰等许多宗长,都在上述诸多方面成就卓著,嘉惠后人。由此联想到,社团的使命和生命力在于深入的研究,在于卓有成效的活动,在于出可以传世的成果。社团的领导者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树立威信,享有威望。如果德、才、学、识方面达不到一定要求,德不配位,才疏学浅,识见浅陋,只会被宗亲鄙视和唾弃。
      吴文化研究是个大题目,涉及许多方面,尚需注意的还有以下几点。
      掌握一定的资料是研究的前提,资料是研究的基础,应广泛搜集,纸质的、网络的、电子存储的,都在搜集之列。这就需有一定的场所建立资料库,存放上述资料,并注意保管和传承。研究的态度必须严谨务实,勿形而上学,应当如孔夫子那样“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做到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凡以“吴文化研究会”冠名的文章报告等,均需字斟句酌,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谨记“一字失真,全篇皆疑”。办好一报、一刊、一网,这三者既是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宗亲联谊联络的平台,更是宣传吴文化的平台。需要在内容上把关,每期都应有一两篇有分量的文章或作品。在校对、排版、印刷诸方面精益求精,将差错降到最低限度。除了指错纠谬、学术探讨,一般不刊登争鸣文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吴氏宗亲社团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活跃于大江南北。经历了30来年,但毋庸讳言,吴氏宗亲社团的建设,尚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而某些社团内部的无原则纷争,严重违背老祖宗的谦让精神,更是令人痛心。不揣鄙陋,谨呈刍见,是真诚地希望吴氏宗亲社团本着谦让开拓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做出仰无愧先人、俯无怍后人的贡献。
      作者简介:吴立梅,浙江东阳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曾获东阳市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金华市优秀教师、藏书达人,首批“浙江省全民阅读示范家庭”,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等称号。曾任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东阳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东阳市志》副主编兼第一、第二册主编,东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等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wsf905080184@qq.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 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