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原创作品 >

古延陵识

发布时间:2018-08-21 11:14 来源:天下吴氏

古 延 陵 浅 识

——兼谈季札公躬耕与墓葬

古延陵之称谓,源出周春秋期。请阅《辞海》与《辞源》:延陵,古邑名,春秋吴邑,季札所居。故址即今江苏常州市(摘于《辞海》)。延陵,地名。春秋吴季札封邑。时人因称札为延陵季子。其地为今江苏武进县 (摘于《辞源》)。

《辞海》、《辞源》为我国大型工具书,具有绝对权威。或曰:结论若是,根据何在?

笔者翻阅《史记》、《左传》、《公羊传》、《春秋经》、《汉书》、《后汉书》、《泰伯梅里志》、《吴郡志》、《毗陵志》、《常州府志》、《江阴县志》、《申港镇志》、《高山志》、《江苏省志》、《元和郡县志》、《大明一统志》、《勾吴史集》、《说苑·盐铁论》、刘向《新序·节士》、《扬子法言》、《淮南子》、《礼记》、北宋《太平寰宇记》、东汉袁康《越绝书》 、《吴地记》、清朝江阴《江上诗抄》、《论衡·书虚篇》、《寓贡》、《皇览》、《陈书》、《汉书地理志》、晋太康《地理志》、《水经注》、《路史》、《通典》、《通典注》、《辞海》、《辞源》、范文澜《中国通史》、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及其主编的《中国史稿》,也参阅查寻了诸多《吴氏宗谱》,这些典籍不但无可辩驳地佐证了上述结论,而且让我对延陵加深了了解,,对我十九世祖季札公躬耕与陵寝等许多问题有了更深入了解。

延陵的范围,相当今常州、无锡两市,及其武进、江阴、宜兴、溧阳、金坛及丹阳的蒋墅、导士、吕城等地。我们不仅从典籍的记载能划出这一区域的范围,当今依然沿袭下来的语系也可很便捷地找到答案。吴语中常州方言语系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以上区域内的方言尽管有细微差别,但仍然听得出属于常州方言语系。

只有划定了延陵的范围,我们才能找到季札公之躬耕地和墓葬地。许多典籍记载了季札公的躬耕地(季子故里)。《越绝书》载:毗陵古为延陵,吴季子所居。治志载:季子弃室而耕于古延陵马鞍山下,上湖之阳。

由此我们可以梳理了:马鞍山和上湖是季子躬耕的重要线索。

《高山志》是一部旧武进县仅存的地方地理志,据载:马鞍山当地人又叫马凹山,相传舜巡经此,故又称舜过山、舜山。此名一直相袭至今。

据地理志与方志称:上湖者,古五湖之一,后又称芙蓉湖,处今无锡、常州、江阴间,北宋南迁,民以食为天,引水入江,围湖造田成为了南宋时的应急之举。湖面日小并逐渐消失。此为后话。

舜山东面是紧密相连的“江阴三十三座半山”西脉中的青山、白石山、观山、秦望山。延陵者,连绵不断之山陵也。延陵名称之由来也明白无误了。

至于丹阳延陵,是延陵后人居于彼因念故而名之,建制更是季札公逝世后七百余年的事了,熟识历史便无需多作解释。

故《辞海》、《辞源》之结论为“故址即今江苏常州市”(《辞海》)、“其地为今江苏武进县”(《辞源》)。而其地域范围很小,那么吴下里,也称吴下桥村者是季札公唯一的居所。由是无疑也。

吴下里,旧属江阴申港,建国后划入武进县焦溪镇,现在并镇入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笔者手头《辞源》为1988年7月版本,故注“其地为江苏武进县”。

《史记•吴世家》后注与方志载: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江阴旧称)。《太平寰宇记》载:季札墓在县北申浦西是也。诸多吴氏宗谱载:延陵王季札墓在江阴“暨阳乡申港之侧,高一丈八尺,茔域迥四十三步。”历代名人庙记墓志碑刻有欧阳修、赵刚、谢琛、王君鉼、朱彦等,碑文皆可佐证,就不一一引之了。

再看我吴氏至德堂藏本《江阴延陵吴氏宗谱》,即今修之《吴下桥吴氏宗谱》(注:此为全国十二大谱之一,人称德字谱、承事郎谱)。谱载:季子封于躬耕地延陵,逝后葬于吴下里北申浦河畔。

季子墓古称延陵墟,俚称季子墓、王坟,位于今江阴临港街道申港。关于墓葬及因墓而祠的延陵第一祠季子祠之考论很多,我就略而言之了。这也可详新版《江苏省志》的结论。另国家文物局GBS卫星定位系统专门有对季子墓的管控,一有风吹草动,便被马上给予警示和质询,这些都更加有力支撑了两本典籍的权威性。

当今,考古发掘的新发现,似乎又为考古学派推翻上述结论提供了新的论据。但是,大家都明白,论点的支撑,是有条件的。如果文物不具有排他的独一性,不是唯一条件,那论证必不力,论点站不住脚就是必然的。很简单,你拿出一支某人用过的笔,只能说是他用过的,而不能证明诸如某人是哪里人,在哪里工作过或生活过等等。这题外之言在此就不赘言。

综上所述,古延陵即今以常州为中心的,以吴语分常州语系区域范围中周春秋期吴国的一个重要辖地。因季子躬耕于斯而见著于史。而躬耕之所即今吴下里。 后葬于距吴下里二华里许之申港镇申浦西畔,因墓而祠。今墓祠修葺一新,为吴氏瞻仰祭祀祖宗和寻根问祖的重要平台。

吴卫祖

二O一七年五月十二日

季子躬耕吴下里

——古延陵再识

吴卫祖

二0一七年五月拙作《古延陵浅识——兼谈季札公躬耕与墓葬》一文,阐述了古延陵究在今何处及其范围,进而阐述了季札公躬耕之地(即居所)在今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吴下里,薨后葬于江阴申港(浦)河畔。今对季子躬耕(居所)从延陵名之缘起,谱牒记载和吴下里村名诠解诸方面再作进一步阐说。

一、延陵名称的缘起,确定了季子躬耕的大概位置。

延陵者,延绵不断之山陵也。延陵之名源自江阴三十三座半山之西脉。北宋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明朝万历进士江阴学者缪昌期与清江阴学者包彬都以为延陵最早即江阴。包彬在他的《十字碑辩》称:盖延陵之名由江阴而常郡,由常郡而润州之延陵镇。隋因以立延陵县。润州刺史遂疑延陵季子实据于此,因立庙祀之。承讹袭谬竟以铭墓之文刊为庙中碑。又称:(魏)文帝①皇览曰:延陵季子冢在毗陵暨阳乡,即知季子墓地即退耕所居之延陵,皇览以为暨阳乡,即江阴之申浦也。这在汉成书之《越绝书》可找到类似的记载。而《江阴县志》、《申港镇志》载:申港为延陵古邑、春申旧封。因而确指了季子躬耕于申港。

二、季子躬耕(居所)的历史记载,排他性地直指吴下里。

根据历史记载,一是季子躬耕在申港,二是在舜山下、上湖边。那么这个限定条件的范围就很小了,舜山下这小块地方中,历史上只有吴下里是属于申港,而申港也只有吴下里符合上述记载。唯其具有独一性和排他性。所以,季子躬耕(居所)具体地点即吴下里。【附吴下里(桥)地理示意图】

三、至德堂藏《江阴延陵吴氏宗谱》,即今修之《吴下桥吴氏宗谱》和无锡至德堂藏《吴氏大统宗谱》,还有常州湖塘桥《毗陵吴氏宗谱(属夫差系)》等众多吴氏宗谱,都收藏有《十字碑辩》等历史文献,都确指了季子躬耕的具体地点。现从世系传承角度再来认识这一问题:

季子究竟有几个儿子,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泰伯(仲雍)十九世孙季札,子征生为实际上之长子。长子不离血地。今吴下里所居,即其后也。

谱载文字翔实,传承有序。现摘录历代中之代表人物谱载资料,以资佐证:

泰伯五十七世孙、季札三十九世孙光烈:渠子,字标。性仁孝,有异才。为梁萧铣尚书仆射。及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兵围湖北,公坚守七十余日,李靖执下。太宗嘉其贤,复其本官,不就。放归延陵。配夫人许氏。因无子,斋戒与夫人祷宿于季子庙,梦青鸾如怀。后果生子,因名兆鸾。光烈墓在札溪河北。因其事而名季子祠北札溪河上之桥为凤凰桥 。复建的季子祠仍有此桥 。光烈公子兆鸾生子二:克、兢。兢生四子:画、棋、琴、剑。四子俱擢戊子科(公元749年)进士,唐玄宗李隆基诏赐:“一家四进士”。

泰伯六十五世孙、季子四十七世孙存惠,唐宣宗朝天佑甲子登第,授秘书郎加中书侍郎 。后梁开平间迁成都守,剿贼有功加东川节度使,进丞相爵。后裔奉为上世祖而创修存惠系家谱,最早存世存惠谱为宋淳熙八年(1181年)撰,存惠上世源流因袭如胜谱。存惠孙、季子四十九世孙诗章、书章、礼章、乐章、御章、易章,分别登宋初壬戌、乙丑、戊辰、辛未连续四科进士。时称“延陵第一家”,不是季子嫡传的吴氏子孙,不是吴下里人,不管如何显赫,何称“延陵第一家”?

泰伯八十世孙、季子六十二世孙直方为元左丞相脱脱之师,荐为宣院同知,道经毗陵谒祭季子庙,题诗于壁云:非是云礽爱出山,奈迥天使不吾还。亲陵未别先来拜,荐罢溪毛答厚颜。遂因思故里念祖上而遣孙德一、德二、德三分别从松江和常熟迁归吴下里。该谱记载吴下里吴氏“季子躬耕地、延陵嫡传人”无误。

四、吴下里是绝无仅有的古村落。我们吴姓聚居的村落,最多的是吴家村、吴家垫、吴家棣,吴家湾等等。吴下里者,从吴而来的吴姓村落者是也。这村名别说是在古延陵,就是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周边许多人皆不知吴下里、吴下桥,只知河下里、河下桥 ,尤以知河下桥者为多。这明明是吴下里(桥),为什么会缠成河下桥(里),而且以讹传讹竟达二千余年。真的是说来也会让人无法相信和理解。熟知了吴方言与吴方言分常州语系,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由吴下桥讹传为河下桥的了。原来吴语方言中,在苏锡地区吴胡何(同音词同样是)不分,而常州语系却除了吴与胡不分外,语音皆不同。记得吴下里村上流传有建造吴下桥的故事,当地人经此,见在建桥,好事者问:这建的是什么桥?答曰:吴(hou)下桥。当地人听不懂苏州话,便讹当河下桥。由此也证明吴下里先人确系由吴而来。

谈了上述四点,现在梳理一下:历史记载的延陵名称的由来,阐明了其自江阴而常州,延陵最初仅指江阴。而季子躬耕于此,后又封于延陵(当然这就是广义的延陵,今常州及周边地区),故人称延陵季子,而《十字碑辩》载季子墓地即退耕所居,这便是今江阴的申港。而申港作为季子躬耕而符合历史记载的地理位置,只有今已划归常州所辖之天宁区郑陆镇的吴下里(桥),这指向明确而无误,而谱载吴下里现在所居之吴氏,正是季子后裔中的长房子裔,虽历经二千余年,辗转各地而叶落归根,回归故里并繁衍发展。

综上所述,季子躬耕吴下里,毋容置疑!

注①:魏文帝曹丕,公元220~226在位。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