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泰伯庙几度兴衰,殿前的朴树已有150岁高龄。
“泰伯庙被称为苏州人的‘祖庙’,吴氏后裔的‘圣地’”,住在下塘街274号边门91岁的叶老伯,从小在泰伯庙边长大。他说,那时,泰伯庙门口有大大的青砖,庙内有大殿、龛位、碑记、泥塑……通向大殿台阶中间还雕刻着飞龙的图案。当年的泰伯庙,巍峨雄伟,庄严肃穆,香火缭绕。
解放初,要办泰伯小学。1952年,泰伯庙庙祝吴氏第110世吴福盈宗长与泰伯小学立约,将泰伯庙的代理权交于校方,那时,庙内的大殿、龛位、多块碑记和桥北牌坊都保存尚好。吴福盈的女儿吴贤萍拿出家中珍藏的这份签约契据,上面写着校方应当爱护和保养校内古迹。

周边的居民大都有在泰伯小学读过书的经历,至今他们还记忆犹新。“文革”期间,泰伯学校从泰伯庙迁出,庙屋多被破坏,后又在庙内挖防空洞,原有庙门、方池、塑像及石坊遭到毁灭性破坏,仅存大殿旧屋和桥北“至德坊”。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为解决周边居民买菜难题,尚存庙屋移用,作庙桥农贸市场,从此泰伯庙旧址上建起了桃花坞地区唯一的菜场,鸡鸭生禽、水产海鲜应有尽有。
泰伯庙身首两处,横亘在中间的是熙熙攘攘的菜场,泰伯庙残存的大殿成为一个封闭的停车场所。耸立着的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柱端雕卷云纹,横额镌“至德坊”,但比它更为醒目的,却是压在它上面的一块蓝色招牌,上面写着“庙桥农贸市场”六个白色大字,而这个地址竟比泰伯庙让人熟悉得多。家住五峰园的任先生说,牌坊后面原先还有3口井,井水很清澈,菜场建起来后,井就不见了。
在牌坊前的一块石碑上,刻有“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泰伯庙”的字样,碑上还有玄色的划痕,从碑文上看,该庙于198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立碑。
从此,昔日祭祀先贤的吴人“祖庙”,香火不再;吴人在这里跪着瞻仰先贤、祭祀祖宗不再!
2007年4月2日苏州日报发表了泰伯第111代子孙吴贤萍的一篇文章,吴贤萍家住在庙桥农贸市场旁边官宰弄泰伯新村1幢,家里有一本清代留下来的家谱,她写文章呼吁政府尽快重修泰伯庙。
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下,2008年,庙桥农贸市场迁出泰伯庙旧址。次年,市文物部门开始对泰伯庙进行维修。
文保专家王仁宇说:“找到了当年看守泰伯庙的吴姓人家的后人,查阅了他们的族谱……为此次的整修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如今,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仅重修屋顶、建设露台,还把保留下来的至德坊、享堂、两侧厢房等一一予以修复,总用地面积4.8公顷的区域内,泰伯庙还原清代鼎盛时期全貌,面积扩大为原来的六倍。
2009年10月,苏州泰伯庙整修工程完工,整修后的泰伯庙作为吴姓始祖的纪念地,将成为文化景观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一个苏州吴文化的陈列基地。
原载于《古吴风云人物志》香港文物出版社2011/6《回眸古吴》(下)文汇出版社 2013/1《回眸古吴》(修订本)文汇出版社2014/10

【关于我们】今日采访.com、天下吴氏网、至德传媒网隶属于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运营的三网合一公益性网站,集官网、APP、自媒体、抖音、视频号、公众号同步传播的综合性融媒体平台。
《 在国家法律许可下,遵纪守法、守正创新、传递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展播、记录生活,坚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优秀文化为主旋律!
渝ICP备 15011658号-3天下吴氏网
渝ICP备 15011658号-5至德传媒网
渝ICP备 15011658号-8今日采访.com
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联系人 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微信同号)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今日采访人员公示(更新|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今日采访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wsf905080184@qq.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 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