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吴文化市井称谓
cs51667博客
俗说吴文化---之一(市井称谓)吴文化根植苏州,约定俗成。有朋友说起苏州吴文化,可以列出很多: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水文化、园林文化、小吃文化、服饰文化、丧葬文化、交际文化、茶文化、街巷文化、水井文化-----等等。今天来说说苏州市井中的称谓。苏州不像北京做官人家,开口闭口是官人、夫人、公子、格格。也不像上海的富商人家,太太、娘姨、少爷、小姐挂在嘴上。苏州百姓人家称谓父亲叫爹爹,叫祖父为阿爹。与苏北有的地方的称呼恰恰相反。称母亲叫嗯妈,叫祖母为奥婆,不叫老太婆。据说四川人叫老太婆。最具特色的是苏州人称成家成年女子,叫师母。这可能与苏州人重师重教有关。后来随着苏北干部大量进城,里下河地区人口在苏州逐渐融合,1958年之后大量产业工人的出现,师母的称谓逐渐淡出。现在大多数苏州人叫成家的成年的女子为阿姨了。这就是文化的变化,传统文化的演变。我们现在很少能在街头巷尾听到一声:“张师母!昂(ang,前元音。疑问词,找不到恰当的字)吃过饭勒?”这样亲切的称呼了!

俗说吴文化--之二(茶馆)苏州传统的茶馆与现在的茶馆虽有血缘的联系,但毕竟不是一回事。1966年之前苏州城里还保存着这样的茶馆,之后就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线。80年代之后逐渐让位于新兴的自助餐式的茶馆,以及布置典雅的休闲式的茶馆。传统的苏州茶馆,它往往与评弹书场、老虎灶结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市民聚集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场所,也是苏州吴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那时,苏州的大街小巷布满了茶馆,每天天不亮,茶馆里已经是电灯賊亮,高朋满座,大呼小叫,人声鼎沸。苏州茶馆往往是市民百姓、三教九流聚集的场所。卖浆的,贩货的、吆喝的、玩物的、开店的应有尽有。在这里,这些人大都呼朋聚友,谈生意,交流社会新闻,吃讲茶,尽情之后,打道回府。苏州比较有名的茶馆大都集中在城里。观前街太监弄里是一家叫吴苑书场的是最大的茶馆,里面有茶馆、书场,有各种小吃和餐饮店。临顿路上的苹花茶馆,曹胡徐巷口有四海茶馆,元妙观里的品芳茶馆,都是与书场一起的。喝茶的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一边听书。但这样一来,说书的可就很不容易,表演评弹可就要真功夫了。

除了这些,传统的茶馆还很有市井气息。一是茶馆里有点心吃,既可以自己带进来,也可以让茶房去买。二是茶馆里卖瓜果香烟的小贩川流不息,随时随地挎着蓝、顶着盘招徕生意。三是乞丐不断,时常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四是还有一种专拾香烟屁股的小瘪三,拎着铁罐,手拿竹夹子,在地上拾,拾了之后就去卖。而收卖香烟屁股的人专门用纸来自制香烟,这种香烟被人称之谓磕头牌香烟,价格特别便宜。时过境迁,这一道苏州茶馆的风景线已经离我们远去,虽然其中不乏世俗陋习,但在反省这样的风俗时,是不是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呢。
【关于我们】今日采访.com、天下吴氏网、至德传媒网隶属于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运营的三网合一公益性网站,集官网、APP、自媒体、抖音、视频号、公众号同步传播的综合性融媒体平台。
《 在国家法律许可下,遵纪守法、守正创新、传递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展播、记录生活,坚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优秀文化为主旋律!
渝ICP备 15011658号-3天下吴氏网
渝ICP备 15011658号-5至德传媒网
渝ICP备 15011658号-8今日采访.com
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联系人 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微信同号)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今日采访人员公示(更新|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今日采访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wsf905080184@qq.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 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