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至德天下 >

吴学是精神文明的内在动力源泉76

发布时间:2021-06-08 00:08 来源:中国报道
文/吴美福
        泰伯立国梅里,带来先进的中原青铜器文化,在梅里筑成江南第一座都城,开凿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港,教化乡民,发展农桑,开渎筑城,制陶冶铜,建村立巷,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社会形态日臻完整。由此,开启了江南农耕文明的新阶段,同时确立了无锡吴学主要发源地地位。春秋时期,吴国居民已能使用镰,锄,铸等器物及铜犁挖塘劈四,"火耕水褥",《汉书,武帝纪》有详细记载,推进稻作生产已有相当水平,后期已普遍使用牛耕。阖闾当政时,更是大兴水利,积极推行伍子胥提出的"实仓廪"的主张,史料就有"民饱军勇","仓廪以具"以及夫差曾一次借贷给越国稻谷"万谷"的记载。繁荣的经济,昌盛的社会为吴国后期强国强军,迅速崛起,鼎霸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吴地开发出现的新局面,蓬勃发展的经济,文化,社会形态丰富多彩,形成了吴地的区域文化——吴学。此时,中原各国热哀于兼并重组,相比之下,吴地更趋稳定,对社会发展更加有利。
        到了秦汉时期,吴地已经奠定了农业和水利业的基础,为吴地农业文明兴旺发达起了促进作用。特别是铁器工具出现,江南经济更趋繁荣。隋唐以后,贯穿吴地的大运河,为吴地经济繁荣创造了机遇,加速了吴地与中原经济交流和文化互动,客观上促进了吴地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到了宋代,赵构迁都临安,大量人才涌向吴地,出现了向沿海城市发展的趋势。至明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之一,也是世界上率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当时的江南吴地已有大批稻谷,面粉,酿酒,造纸等作坊,富甲天下。如果不是落后的满清统治中国,首先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应该是中国。
此时阶段的吴学,蓬勃发展,理论形态基本形成,吸收,交融,兼蓄,融合各方优秀文化因子,形成江南独特的文化硕果——吴学,形成江南万家百姓的精神食粮,燃烧着永不熄灭的光芒。
        远古时代的江南是个"荆蛮"之地,除了原住民在与大自然斗争和繁衍生息外,文化意义上的开发是从泰伯南奔梅里开始的。随后,泰伯引导我们的先民对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一带从农耕,水利,副业等各方面加以开发,并把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结合融化。创建勾吴国,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通过艰苦奋斗,使原来洪水泛滥,沼泽遍野,荆棘丛生之地,发展成富庶南国,为后来南胜越国,西败强楚,北威齐鲁,与中原盟主晋国争霸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创立了意识形态基础理论——吴学。在以后几千年的岁月里,吴学始终在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地区起着重大的积极作用。
        吴学对吴地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人才的任用和珍惜。从泰伯起,重用仲雍和一批南迁骨干,到阖闾时期,先后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才,对吴国的兴起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政治,治国等各方面起了先进的重要作用外,在军事技术和青铜器铸造等方面,均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当时就有"吴国始强"的说法。可见,吴学在吴国建立后不久,就具有开放性和交融性。
        由于吴学不断发展扩大,开启了吴国蓬勃发展的历史,开启了由封闭性地域演变为开放性的文化迁徙与互动交流,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为吴学从诞生之日起打上了开放与包容的烙印。后来的越文化和楚文化被吴学兼容融为一体,使吴学更加充实和完善。由此可见,在强大的吴学作用下,从泰伯创建勾吴国开始,因为大胆,正确地使用人才,谦逊接受伍子胥等人的建言献策,吸收先进文化和技术,使吴地始终保持了领先地位。
        春秋后期至唐初时期的吴学崇文,同时也回归尚德。这种崇文尚德的精神,促进了吴地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时随着经济中心南移,人口大量南迁,吴地集聚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成为全国文人骚客的集散中心。
        吴学崇文和崇德精神,滋润着吴地人才群涌,群星璀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五百年"是当时吴地的真实写照。自唐以来,吴地出现的状元之多,为世所罕见。以文征明为首的"明四家"的"吴门学派”,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洲八怪",到清代最后一位状元张謇等。自唐至清1300年间,共出状元45名,占全国百分之七点六,清代为22人,占全国百分之二十二点八,苏洲成了"状元之乡。古代十大画家,无锡籍的占了三人。唐宋时期经济重心持续南移,以吴地为核心的江南地区成为支持中央政权重要经济基础。
        明清时期吴地首先吸取了西方近代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吴学与西方文化,科学的碰撞和洗礼,爆出了新的火花,继而转向"重实"。吴地涌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实业家,教育家,社会风尚逐步转向工商业领域,民国初期涌现了一批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吴地成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
        吴学精神是"传统文化精神以及正在凝结和与时俱进的内在气质,价值观念的抽象和总结"
,是人民所创造的体现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求的精华",汇聚着民众对社会价值目标的共同追求,形成民众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是吴学的精神支柱,灵魂所在,为吴地乃至长三角区域精神提供了核心内涵支撑,显示出传统吴学与时代要求之间高度契合的巨大张力。回溯历史,培护文化根基,适应时代要求,融合吴学及其他优秀文化因子,推动吴学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焕发出极具强大的凝聚力,导向力,强动力。其强大的辐射力必将为整个长三角区域的现代化发展勾勒出更为辉煌绚丽的远景。
        鱼米文化系统是吴学的特色之一,这一系统重视的物质文明是人现代化前提和内在驱动力。人的现代化是以个体生命存在为前提,只有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生活资料,满足人生存的生理,心理需求后,才有条件从事精神活动。
几千年来,吴地始终处于经济相对发达,物质相当文明,吴学便是一步步在这片沃土中开花,结果,播种,开枝散叶,灿烂光芒。
        吴学还具有水文化系统,具有温婉和顺,灵动秀美的气质,其重视的精神文明是人的现代化基础。吴学的现代化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与吴学的传统性,现代性相一致。将吴学的精神内化为吴人精神财富是吴学现代化的出发点。吴学的现代化是吴地吴人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因此,吴学的传承与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重大命题。吴地人民世代更替,吴学一代一代积累传递下来,传递的纽带就是教育,教育使吴人从物质文明转化为精神文明的内在动力,也是吴学现代化扩展的根基。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