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名人词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美蓉

发布时间:2021-07-04 22:4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程协润田庆青蒋建科)【编者按】在中华百家姓中,吴姓从古至今名人辈出,更是举足轻重,他们在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商界还是政坛,还是演艺界。他们永远是佼佼者!他们永远是吴姓人骄傲,也是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英才辈出的吴氏家族,在政界、军界、商界、学术界等领域发光发热,独当一面。
      尤其在科学界,吴氏家族也诞生了众多的科学人才,他们延续了吴氏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品质,在某个领域取得卓越成绩,为祖国的生产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荣誉达59名。他们分别来自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安徽、甘肃、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上海、辽宁、浙江、湖北、四川等省直辖市。其中吴氏祖地江苏省成为院士稳坐头把椅达18名。2020年6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榜中的甘肃天水吴骊珠,安徽安庆吴宜灿榜上有名,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061吴美蓉:女,1936年生于江苏常州,曾就读于江苏常州高级中学;1952年考入西北工学院(现为西北工业大学);1953年去北京俄专留苏预备部学习;后又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亚太空间多边合作空间技术应用首席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主席团成员之一。她曾是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筹备组负责人、主任、资源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2014年1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航天局长峰会上,吴美蓉被授予冯・卡门奖,以表彰她50多年来为航天科技事业和国际航天合作做出的突出贡献。吴美蓉说,她的工作生涯经历了人生的四次拼搏,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是一个新领域的进入。

      第一次拼搏试验场 吴美蓉的第一次拼搏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不久,正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学成归国的吴美蓉来到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一支队搞导弹控制,在苏联学习的自动控制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一次,时任研究室主任的陈德仁院士组织讨论会,他特意提出一个易使人迷惑的问题考大家。吴美蓉迅速准确地分析了导弹所受的推力和重力等一系列因素,其清晰的理论概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东风2号导弹1961年成功,二分院组织导弹制导方案讨论大会,初出茅庐的她被委任为横向制导方案讨论组负责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62年至1964年,她任坐标转换课题组组长,带领全组进行了40多项、数百次的试验,解决了一系列方案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该成果被成功应用于中国第一个自行研制的全惯性制导型号。截至1977年,她已参加过20多次飞行试验和储存测试等大型试验,16次担任试验队副队长。为使导弹按时发射和准确命中,她多次排除重大故障。她还为导弹延寿3倍、缩短2/3的发射准备时间做了大量工作,从而提高了型号的性能。吴美蓉的果断干练,和试验场上一次次紧要关头的考验密不可分。她认为,具体的实际演练能改变节奏相对缓慢的实验室作风,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够迅速排除问题。这些素质,在吴美蓉日后组织大型工程的经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拼搏数字化 1980年前后,时任中国新一代型号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的吴美蓉,接触到了“全数控系统”的新概念,并着手引入航天。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缺乏必要的技术、仪器和经验,搞数字化的难度可想而知。长征火箭发射为了让新一代型号工作顺利进行,在国家科委领导下,航天系统准备引进一批微型计算机。当时,国内对微机的概念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各单位派一名代表通过基础考试后统一接受培训,回去再指导大家使用计算机。吴美蓉凭借英语基础、专业技能成为不二人选,代表12所去香港接受培训。走之前,她到新华书店里,将所有的关于计算机硬件、软计的英文书都买了回来进行详细的研究。她在香港,又通过刻苦努力,使自己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使用水平提升到了较高的层次。20世纪80年代,中国航天迎来新的春天,型号更新换代提上议事日程。此时,世界上将计算机引入航天测试已成潮流,而中国在这一方面亟待突破。当时的外国专家有一句话:“中国上天的东西不落后,地面的东西却是落后的。”1982年,为大力加强计算机与测试技术,航天部成立了计算机测量与控制联合公司。吴美蓉受命从12所调至该公司,从副处长到总经理,她始终负责技术工作并协助领导负责CAMAC工程,搞出了很多符合国际标准的软硬件模块。当时,这家公司下辖3所6厂,规模相当于研究院。吴美蓉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转变角色,在人生第二次拼搏中完成了航天领导赋予的重任。她通过参与并组织技术攻关,使CAMAC技术在战略和战术武器、运载火箭、卫星等20多个型号中应用的技术难题得以解决,节省了大量研发时间和上亿元的资金,使航天测控发射技术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第三次拼搏亚运会 在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吴美蓉对自己人生中的第三次拼搏,依然记忆犹新,讲起来如数家珍。1990年金秋,第11届北京亚运会成功举行,参会的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和各国政要近2万多人欢聚北京。当运动员们一次次打破纪录,荧光屏前欢呼声阵阵响起时,谁曾想到,在幕后有着许多身怀绝技的电子专家,操控着一个庞大的电子服务系统,默默地服务着。吴美蓉正是这个系统的总设计师。为此,她奋斗了5个春秋。亚运会是中国首次承办的大型洲际运动会,影响十分重大。当朋友们得知吴美蓉要搞亚运会项目,都担心地劝她:“别当总师,这个项目太引人注目了,搞不好要‘跳楼’的。”但生性喜欢迎接挑战的吴美蓉,凭借着大型工程的组织管理经历,却立下雄心,一定要用中国航天的技术与实力为北京亚运会增光添彩。接手亚运会电子服务工作后,为了借鉴经验,吴美蓉两次率团赴曾成功举办过亚运会的韩国观摩取经,拿回大大小小资料23册。吴美蓉负责的电子服务系统包括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等5个分系统,涉及多个部委、上百个比赛场馆、非比赛场点和电信、电话局。在各分系统的安装中,她的足迹遍及京城内外。为调试天线,她上过还未封顶、高达数百米的中央电视塔,大风一刮,人和天线同时晃悠;为铺设光纤和电缆,她经常钻地沟,有时半天一直猫腰前进,辛劳可想而知。离亚运会开幕仅剩3个月时,电子服务系统开始第一次联调。由于系统十分复杂,时间又很紧张,在调试中,虽已解决了许多困难,但让人担心的问题还是在开幕前两天发生了。连接600多台计算机和终端的网络出了故障,所有网上查询都无法进行。幸好,在吴美蓉和全体科研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最终将故障问题及时解决了。“真悬呀,如果最后一个故障不排除,就离‘跳楼’不远啦。”吴美蓉回想往事,至今仍心有余悸。亚运会后,表现出色的吴美蓉引起了媒体的注意。许多媒体一次次找上门来要采访,但都被她谢绝了。为人低调的她,只喜欢踏实做事。

      第四次拼搏卫星 吴美蓉最看重人生第四次拼搏——建立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并使之发挥出巨大效用。当时,她已年过半百。这次拼搏贯穿上世纪90年代,她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是1990年6月开始筹备的,当时国家的大环境是压缩编制、精简机构,要使方方面面认识到开拓卫星应用事业的重要意义,是一件相当艰巨的事。此事牵涉面广,从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到有关部委领导,从航天、遥感、电子、计算机、光学等领域的数十位院士到遥感业内的无数专家,都是吴美蓉要打交道的对象。5年多的时间里,她组织人力写出数十万字的论证材料,并拿着材料到各个部委奔走游说,单汇报就进行了数百次。当时的国家计委主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因此对吴美蓉有了深刻印象。当国家计委审批了可行性报告后,这位领导亲自打电话告诉了她这个喜讯。资源卫星应用系统建设有很多难点:周期很短,从立项到发射不到一年,而通常这个时间要一年半到两年;“资源一号”是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传输型、长寿命的陆地资源卫星,之前没有试验星,直接应用运行,技术性能存在未知性;距离发射不到一年,而卫星应用中心尚没有栖身之处……然而,这些软、硬件方面的困难并没有把吴美蓉吓倒,而是知难而上,迎接挑战。资源一号卫星此外,吴美蓉作为资源一号卫星应用系统的总设计师,实现了很多创新性构想。她从方案设计开始,就提出将成熟的高密度磁带机技术和先进的0级机器人磁带库归档技术相结合,简化了星地两大系统中最重要的卫星——接收、接收——处理两大接口,为“资源一号”的成功应用立下了汗马功劳。吴美蓉着眼长远发展,为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的未来搭建起了良好平台。在1999年资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后,下一阶段的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而吴美蓉也把位置留给年轻人,转而从事国际宇航交流工作。虽然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可吴美蓉还是闲不下来。首先,每年两次的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席团会议要她奔忙。其次,她还是亚太空间多边合作空间技术应用首席专家,要忙于一些国际合作方面的事务。虽已到了迟暮之年,但她依然活力四射,努力在为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的发展尽着一份力。所获荣誉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有1213个来自75个国家的院士和通讯院士,选举过程非常严格。主席团成员就更少,只有33名。吴美蓉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是负责院士评选和授奖的常务委员会成员。

      有一个幸福家庭 吴美蓉不对工作充满热情与激情、同样,对生活也充满热情和激情。当问到为什么总是对工作充满激情时,她不假思索地说:“雷锋曾经说过‘青春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这句话一直铭刻在我心里,它就是我心中的一团火,50多年来从未熄过。”同样吴美蓉也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她的工作得到全家三代人的支持。她才得以全力以赴地工作,这自然少不了她母亲的支持;老伴老杨多年来也一直理解她的工作,夫妻俩相濡以沫50余载;吴美蓉一双儿女从小就很懂事,学习成绩比较好,她很少为他们操心。她儿子曾荣获“2006中国信息产业年度新锐人物”的称号,这很令她感到自豪。我们从吴美蓉身上看不到一点老态龙钟的样子,反而使人感到有一股强烈的拼搏劲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作为一名母亲、一位妻子,吴美蓉一直在努力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她曾自己说过:“现在我没有以前那么忙了,有空的时候我会陪老伴散散步、打打球。我还很喜欢唱外文歌,有时候边干家务边自我娱乐,这是挺快乐的。”生活中她一点也闲不住。“我恨不得回到家放下包就拿拖把。”所有家务活里,她最喜欢打扫卫生,并自诩为是一名“清洁班班长”。老伴心疼她、想让她多休息一会儿,可她依然累着、快乐着。人们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从吴美蓉身上,会让人有另外一种感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她共荣获了12项奖 自从她1960年分配至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一支队历任课题组长、工程组长、副主任设计师、历任航天部计算机与测控联合公司副处长、处长、副总经理、总经理;1986年——1990年期间,任第11届亚运会电子服务系统总设计师;1990年——2001年期间,先后任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筹备组负责人、主任、资源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2001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后任主席团成员之一。2002年后,任亚太空间多边合作空间技术应用首席专家,吴美蓉一直以来,都十分活跃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曾十多次率团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十多次主持或参加国际会议。2014年1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航天局长峰会上,中国女航天科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美蓉被授予冯・卡门奖,以表彰她50多年来为航天科技事业和国际航天合作做出的突出贡献。她在50多年航天生涯中前后共荣获了国家和部级12项奖。
      吴美蓉是国际宇航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航天科技专家,她的人生绚丽多彩,20世纪50年代的留苏全优生,六七十年代的航天导弹控制系统工程师;1990年北京亚运会电子服务系统总设计师;20世纪末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事业的开拓与领军人物之一;新世纪之初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献身航天50余载。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康坦先生盛赞吴美蓉院士,赞称她说:“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人勤劳勇敢、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她不但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常州吴姓的人自豪!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