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人物故事 >

1960年 毛主席为何约见无锡小学退休女老师吴启瑞?

发布时间:2023-06-13 00:58 来源:中国报道

原标题《1960年夏,无锡一名小学退休女老师在雨夜被告知:毛主席想见见你》吴启瑞是无锡师范附小的一名教员,丈夫早逝,膝下8个儿女已经长大,有的已经成家立业,没有成家的也到外地求学了,她在1956年退休之后,就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生活,清心寡欲,深居简出,罕与人交往。

话说,1960年6月21日晚饭过后,就在夕阳西下,将隐未隐之际,天穹仿佛被扯上了两块巨大的黑色幕布,快速地把天地遮隔开。两块幕布尚未遮严,好歹还漏一丝光,那光突然似人眨眼,眨了两眨,原来是一道闪电,跟着雷声大作,噼呖啪啦下起雨来。

吴老师坐在窗台前,透过玻璃窗去看那雨,耳朵听屋外人们的嘈杂声和雨声,呆半了近一个钟头。等得雨声渐歇,已是晚上八点多钟。退休后,吴老师通常就是在这个时间点睡觉了。吴老师木然起身,找口杯、牙刷漱口。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咚咚咚,还伴随着一个陌生的声音:“吴老师在家吗?”会是谁敲门呢?对一向与外界几乎没有交往的吴老师来说,有人会在这个时间点来敲她的门,太奇怪了。

她放下手里的口杯、牙刷,疑惑地去打开门,目光紧盯来客,嘴里说:“找我吗?有什么事呢?”来客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自称是无锡市委统战部部长,专程来转达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的电话:“请吴老师明天去上海,毛主席找。”“毛主席找?”

吴老师震惊住了。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虽然,这些年来她天天感念着毛主席的好,天天都祝福毛主席健康长寿,她还珍藏有一封毛主席写给她的信,她会时不时拿出来瞧上一两眼,却又生怕弄坏了,赶紧藏起来。她怎么会有毛主席的来信呢?

事情是这样的:她出生于1901年,1922年从无锡女子师范毕业,从事教学和编辑工作,在1925年和湖南浏阳人王人路结婚。王人路是中华书局的美术编辑,因为宣传进步思想遭到了反动派的迫害,贫病交加,到了1948年,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曾对她说:“现在天快亮了。你要是真遇上了迈不过的坎,可以去找毛大哥,他是我父亲的学生,和我兄弟也很亲密。”

吴老师知道,丈夫说的“毛大哥”就是毛主席。她的公公王立庵是湖南省教育界著名人士,曾经在湖南一师担任过毛主席的数学老师。但她不大敢相信,毛主席是那么大的领导,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仅仅只凭这样一层关系,他会不会出手相帮呢?到了1950年春夏之交,无锡师范附属小学为学生注射卡介苗,吴老师的三个孩子在注射后因为营养不良,反应严重。

要救这3个小孩,就必须让他们吃好一点、吃饱一点。但是,仅靠她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8个孩子,已经是非常艰难的事了,要“吃好一点、吃饱一点”,真是谈何容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5月22日,吴老师鼓起勇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的开头,她忐忑不安地写:“主席,容我自己来介绍,我叫吴启瑞,是无锡师范附小低年级的教员……”

由于写的都是真情实感,不知不觉地,她一口气写了2000多字,详述了丈夫王人路心向革命却饱受折磨的一生。

在向毛主席汇报自己独自抚养8个子女的艰辛后,她郑重地提出:“……万乞主席睹世交之谊,垂念小儿等孤苦体弱,特予提携,准予小女心月和小儿心丰、心支加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使孩子们增强体格,生活走上正轨……”

信寄出后,吴老师心存希望,却又总觉得这是奢望。她总在不断地提醒自己:毛主席身为国家首脑,每天事务繁忙,而且面对的都是国家大事,他没有时间读自己的信,或者读了没有时间处理,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吴老师在1950年7月22日收到了毛主席的来信!

收到信那一刻,吴老师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而吴老师收到毛主席的信,也成为了江苏无锡师范附小一条爆炸性新闻,大家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分享吴老师的快乐。吴老师大大方方地打开毛主席的信,展示给大家看。信纸上的字,遵劲有力,正是全国人民都熟悉的“毛体”草书,足足写了三页。

毛主席在信中是这样写的:

启瑞先生:

五月来信收到,困难情形,甚为系念。所请准予你的三个小孩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减轻你的困难一事,请持此信与当地适当机关的负责同志商量一下,看是否可行,找什么人商量由你酌定,如有必要可去找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一商。我是没有不赞成的,就是不知道该子弟班有容纳较多的小孩之可能否?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加珍重,并为我问候你的孩子们。

此复,并颂

教祺

毛泽东

七月十九日

毛主席不但同意了吴老师送3个小孩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的申请,提供了解决办法,还一再强调“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加保重”,要吴老师“为我问候你的孩子们”,文字平实,却是情深意厚。其实,照顾3个小孩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毛主席只需打一个电话,或交代给秘书去办,就可以解决了。但毛主席对待来自亲友、同窗、烈属等求助,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绝不干涉地方政府行政。因此,他建议吴老师拿他的亲笔信找当地部门解决。

为此,毛主席非常贴心地在吴老师来信的第一页给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作了一道批示,强调吴老师是“八个孩子的母亲”,请他“酌办”。即毛主席这道批示并非命令,而是用商量的口气,意味着地方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能解决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就先搁置。

但是,当吴老师怀揣拿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件来到苏南行政公署,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她的三个孩子被安排在无锡师范附小免费读书,她本人也被安排在学校居住,每学期开学还会补助一笔生活费。渡过了难关的吴老师,时刻把毛主席的恩情刻记在心头。谁能想得到?1960年6月21日这个夜晚,吴老师又收到了这样一个天大的惊喜:去上海面见毛主席!当夜,吴老师兴奋得夜不能寐。

26日下午3时,毛主席派人用车将吴启瑞接到了锦江饭店。吴启瑞走进毛主席的办公室时,坐在沙发上的毛主席高兴地站了起来,迎上前去拉着吴启瑞的手,亲切地说:“吴老师,你好啊!”吴启瑞激动、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毛主席便请她到沙发上坐下,开始拉起了家常。毛主席那平易近人、慈祥和蔼的态度使吴启瑞紧张的心情很快缓和了起来。

毛主席深情地回忆了吴老师的公公王立庵对他的关怀和照顾。

吴启瑞的公公王立庵是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数学老师,毛主席称赞他是个“明白人”,是个“好人”,“是个知人善教的好老师”。当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的数学成绩不太好,对于毛泽东的“偏科”现象,王立庵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帮助。他对毛泽东循循善诱,使毛泽东改变了对自然科学的看法。

1914年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后,毛泽东进入湖南第一师范续读。在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的国文是出了名的好,国文成整个学校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数学成绩却十分糟糕,几次数学测试成绩都不理想,有一次还不到60分,成了全班倒数第一。这自然让身为数学教员的王立庵注意到了这位严重“偏科”的学生。

 

王立庵很快就发现,毛泽东不仅数学成绩不好,而且学习数学的态度也“很不用心”。他常常把喜爱的书籍,如《昭明文选》《韩昌黎全集》等书带到数学课堂上去看,还有几回,干脆就不来听讲,让好朋友周士钊代为请假,说是“病了”。这使得王立庵非常着急。一天,王立庵找到毛泽东,温和地说:“润之,有件事情我想和你交流下,下星期天我在家里等你,好不好?”

星期天,毛泽东如约来到了王立庵家中。趁着王立庵泡茶的功夫,毛泽东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老师书房的布置。只见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不仅有数理化方面的书籍,还有相当数量的线装古籍和外文资料。毛泽东没想到教授数学的教员竟然还对文学、历史如此感兴趣,家中有那么多藏书,不由得心生敬佩之情。“润之,”王立庵语重心长地对毛泽东说,“今天让你过来,特地和你谈一谈学习方面的事情。我最近发现,你读书的兴趣、钻研的方向主要偏重于文史哲方面,而其他学科你学习得怎么样了呢?”

毛泽东听了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知道老师已经注意到了自己的数学成绩,只好坦诚地谈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偏科”想法:“王先生,我的确是把自己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了社会科学方面。我觉得在当今的中国,国民麻木,国家需要振兴,所以先要从改良人心开始,而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历史学和教育学,是改造国民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能起到彻底拯救国民、改造世界的作用。”

了解到了毛泽东内心的真实想法后,王立庵不禁为这位年轻学生的深远眼光所折服,他耐心地说:“你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社会科学的学习上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但是像自然科学等课程也很重要啊!不能偏废任何科目啊!”

毛泽东不解地问:“可是,先生,如果什么都想学好,就得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总是有限的。那么,宝贵的青春年华就会白白浪费在学习一些对于自己、对于社会无用的东西上面,这样值得吗?”

听了毛泽东的疑惑后,王立庵不慌不忙地说:“是这样的吗?润之,你的想法片面了一些,我们进入20世纪了,迎来了科学的时代了,你应该知道,各西方国家,包括我们邻近的国家日本,他们都进行了工业革命,所以他们才这么快地超越了我们。我们国家为什么落后于西方?就是因为我们的自然科学知识太少,生产力滞后啊!我听其他老师说你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你看看,他们这批人和你的想法一样,专注于社会变革,但是他们也是十分精通自然科学知识啊!”

毛泽东听完后,觉得王立庵的话十分有道理。的确,自己以前的目光短浅了点,自己对学习的认识不够深刻,是应该懂些自然科学知识。可是转念一想,他的心中又生出了困惑。毛泽东问:“先生,您说的话有道理,我知道自然科学知识很重要,可是现在想想,我的年纪大了,学习数理化恐怕来不及了,这是个遗憾的事情,怎么办才好呢?”王立庵听后笑了笑,他摸了摸毛泽东的头,亲切地说:“润之,你有多大年纪了?说这话让我感觉到你似乎是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了。”

“21岁。”毛泽东有些害羞地说。王立庵听了后又好气又好笑:“年方二十就以年纪大自居?这实在不应该啊!孔子说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有不少古人因为青年时代走错了路,直到人生的暮年方才觉悟,他们在夕阳之年奋起学习,仍然有成就大事业的啊!晚学总比不学要好。你看你,年纪才21岁,就感慨自己老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思想。”

毛泽东听了王立庵掷地有声的一席话,顿时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与偏差。他谢过老师,表示下定决心补习自己的数理化知识。王立庵听了后非常欣慰,并邀请毛泽东来自己家中,给毛泽东补习数理化知识。毛泽东对老师给予的“特殊照顾”也非常感激,从那以后上课再也没有请过“病假”。

1915年的暑假,决定留校的毛泽东开始补习数理化知识。这以后,毛泽东每天早上在学校阅读《伦理学原理》和手抄杨昌济先生翻译、尚未出版的《西洋伦理学史》一书,下午便来到位于“李氏芋园”的王立庵家中,听他讲数学课,中午便在王家吃午饭。

后来,王立庵见毛泽东每天往返于学校与“李氏芋园”之间,颇为辛苦劳累,于是就让毛泽东搬到“李氏芋园”的公言杂志社内寄宿。在这期间,王立庵不仅认真地给毛泽东补上了平时落下的数学课,还送给毛泽东一本抄满数学公式和定律的本子,帮他学好这门功课。毛泽东在王立庵家补习了两个多月,直到新学期快要开学时,才回韶山看望家人。也正是在这两个多月的接触中,王立庵深入了解到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和理想,对毛泽东更加喜爱。

在当时的环境下,毛泽东这样严重偏科,且经常“挑战旧体制和权威”的学生不太受欢迎。在湖南一师学生反校长张干的学潮中,张干要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17个学生。王立庵和其他老师在学校教职员会议上公开为毛泽东说话,向校方施加压力,反对学校开除毛泽东的决定。最后,他们迫使张干收回成命,改为给毛泽东等人记大过,使毛泽东得以继续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这也使得毛泽东对王立庵的尊敬和感激更增三分。

在湖南一师的最后两年里,毛泽东由于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精力花费较多,致使数学成绩再次下降,数学测试常有不及格的现象。为了让毛泽东不分散精力,王立庵常常把毛泽东的考试分数改成及格,让他能够安心从事社会工作。

王立庵的一番劝导给毛泽东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使他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岁月里,毛泽东自觉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譬如,在1921年“新民学会”举行的新年大会上,他就曾定下“30岁以内设法补足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的知识”的自学计划。

1941年,他给当时尚在苏联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写信说:“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1964年,毛主席在多年对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进行精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本粒子可分”的思想,为中国和世界物理学领域探索基本粒子的深层次结构,“找到了开门的钥匙”。因此,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在1977年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建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以纪念去世1年的毛主席。

1920年7月,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以毛泽东为首的新民学会发起筹办文化书社。毛泽东日夜奔走,访问了长沙教育、新闻和政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寻求他们的支持。王立庵等人得知资金短缺的情况后,立即集资500元支持毛泽东开办文化书社。10月22日,在首次书社理事会上,王立庵等人又推举毛泽东为特别交涉员。在与王立庵相处的过程中,毛泽东也与他们家的其他成员,如王立庵的儿子王人路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王人路亲切地称呼毛泽东为“毛大哥”。用毛泽东的话说,他们成了“世交”。

后来,毛泽东走上了艰险的革命道路,王立庵一直惦记、牵挂着毛泽东,经常向家人提起毛泽东。而王立庵为人谦和、尊重知识、奖掖后进的风范也在毛泽东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从事革命工作以后,对王立庵给予自己的理解和帮助仍然念念不忘。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延安与著名作家、当年的同窗好友萧三叙旧时,还激动地谈到他在一师曾和萧三的二哥萧子升暑假留校自学及到王立庵家补习数学的事。

回忆这段历史,毛主席对吴老师说:“王立庵先生是湖南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他是我的老师。在立庵先生的教育下,我是受益匪浅啊!当时,我喜欢读古文而不是学数学,但立庵先生并不因此歧视我。后来我才知道先生已谢世。”“记得立庵先生的生辰是1867年8月19日,算来当时再差6天,先生便可享60大寿了!”

王立庵逝世于1926年,毛主席不但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忌日,还清楚地记得他的生辰。毛主席还告诉吴老师,说王立庵逝世之后,王人路的继母曹懿娥和她的妹妹、妹夫都参加了革命。曹懿娥的妹夫和杨开慧在1930年一同被反动派杀害了。

说到这,毛主席不由长叹一声,“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毛主席的感叹触发了吴启瑞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两行热泪簌簌直落,哽咽地说:“人路啊,人路,你的遗愿实现了。十年来毛主席一直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今日,毛主席又在百忙之中特意安排见我,你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吴老师,请喝茶。”毛主席为吴启瑞的茶杯添了点水,继续询问吴启瑞孩子们的情况。毛主席向吴老师询问她8个孩子的成长情况时,吴老师以为毛主席不会对儿女琐事太放在心上,就随便地说了说。等她说完了,毛主席不依不饶地问:“吴老师,我不是有8个侄子女吗?你怎么只谈了7个的情况?”吴老师矍然一惊,她完全没有想到毛主席会听得这么认真,这么仔细,赶紧重新向毛主席说了孩子们的情况。毛主席这才满意地笑了,说:“我和你家可是世交啊!立庵先生有8个孩子,个个我都见过。现在你也有8个孩子,上有八兄妹,下有八侄辈,真好!”

当得知吴启瑞的女儿也是教师时,毛主席高兴地说:“立庵先生是教师,他的女儿是教师,儿媳也是教师,他的孙女也是教师,你家可称是教师之家了!”“搞教育可没有搞工业吃香。”吴启瑞说。听了吴启瑞的话,毛主席连忙摆手:“不不不,教育强国,教育是立国兴国之本。没有昌济和立庵先生这些教师,我毛泽东哪会有今天?现在明夏(指王立庵的二女儿王明夏)在北师大附中当教师,我女儿李讷就在她那里读书,我是支持她将来当一名人民教师的。”

听了毛主席的话后,吴启瑞连忙点头,说:“主席,您对我家真是太熟悉了。”“我和你家可是世交啊!立庵先生有9个孩子,老七秩南生伤寒早年夭折,其他8个我都见过。现在你也是8个孩子,上有八兄妹,下有八侄辈,这也算是一桩巧事喽!”毛主席还不断鼓励吴启瑞的8个孩子要好好学习。

毛主席与吴启瑞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愉快地聊着家常,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1个多小时。由于担心毛主席的身体,吴启瑞再三请求毛主席休息,毛主席觉得短暂的聊天意犹未尽,于是站起来说:“好,我们去院子里散散步,就算休息休息。”在环境幽静的庭院中,两人继续交谈着。

走了一会儿,毛主席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去端两把椅子,并笑呵呵地说:“来,我们来拍张照片作个纪念。”二人拍完照后,毛主席站起了身,他边走边把披在身上的那件银灰色中山外套穿好,不一会儿又提出:“来,我们站着再照一张!”

从下午三点钟,毛主席和她一直聊到六点多钟,留她吃了晚饭,亲自送出门口。送到门口,他握住吴启瑞的手说:“吴老师,多保重!请代我向你母亲和孩子们问好!”相处的时间不多,聊天的内容却很广,是吴老师一辈子也无法忘怀的。

当日离别之后,吴老师一直把毛主席说的“世交”两字铭记在心,经常想着送一件拿得出手的礼物给毛主席。为了感谢毛主席,吴启瑞回到家后立即给毛主席写信,并寄去了自己的全家合影。

8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给吴启瑞回信:“吴启瑞同志,你寄给毛主席的信和照片,我们已送主席看过。主席送给你一部《毛泽东选集》和五张照片,我们已另交邮寄去,请查收,此复,即致敬礼。中共中央办公室秘书厅 一九六零年八月三十日。”

为什么毛主席会送给吴启瑞一部《毛泽东选集》呢?原来,毛主席在会见吴启瑞时,曾详细问过吴启瑞和孩子们的政治学习情况。回无锡后,吴启瑞便在写信时将很难买到《毛泽东选集》的情况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收到信后便将自己的《毛泽东选集》一至三卷的样书和5张在上海拍的照片交给秘书处寄给了吴启瑞。事后,毛主席又在9月2日给吴启瑞回了一封信。

启瑞同志:

七月十九日的信已收到,甚为高兴。选集及照片已寄出了,收到时请告。祝你健康!

毛泽东

一九六零年九月二日

1962年初,毛主席考虑到春节快到了,便将自己的1000元稿费交给秘书徐业夫,嘱咐他寄给吴启瑞。2月2日,徐业夫给吴启瑞写信:“吴启瑞同志,毛主席嘱:写信转告你,1月25日的信他已看过,很感激你,并寄上1000元,以济眉急,作为赠送,不要还的……祝春节好!”

这1000元在当时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是吴老师两年多的收入,帮助了吴启瑞一家老小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并成功将8个子女抚养成人。几年后,吴启瑞的几个孩子大多走上了工作岗位,经济上已有所好转,于是她便将这1000元钱寄还给了毛主席。徐业夫即发电报给吴启瑞:“来电收悉,一月二十一日的汇款如数收到。勿念,徐业夫。”

连续十多年,毛主席一直在尽力帮助着吴启瑞一家,正应了那句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正是毛主席伟大人格的体现。

(来源:综合自覃仕勇说史、党史纵览(作者陈钰)、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