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蓝山县乡村文化旅游周·百姓民俗汇暨中国第三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分步激励大赛,在素有湘南百家姓第一村的毛俊村启幕。除有激昂的健步活动等,毛俊百年传统技艺更是活动的一大亮点。

编棚垫。
传统技艺编棚垫。技术要点是将竹子破开成细条,编织人通过巧手妙艺编成方形床垫状。74岁的周来古介绍说,编棚垫在毛俊村有200多年的历史,几乎每一姓、每一家、每一个成年男人都会。棚垫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用途很广,晒谷子、打厂棚、倒混凝土等都用得着。一根大竹子可以编两到三床一尺二以上的棚垫,在经济落后的年代,编棚垫出卖是毛俊人主要的经济来源。

编箩筐。
外来技艺编箩筐。箩筐与棚垫是姐妹关系,技艺要求及材料数量与编棚垫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编出来的成品形状不同。周来古介绍说,毛俊人一般不编箩筐,随着毛俊村的开放与包容,周边军田等村民逐渐将这项技艺带入毛俊村。

织草鞋。
传统技艺织草鞋。其主要原材料是稻草,技术要领在于先用稻草定好三根龙骨,然后根据脚的大小确定鞋的尺寸。手脚快的可以编5双,毛俊人上岭做事一般喜欢穿这种就地取材的草鞋。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项技艺逐步从视野中淡出。

补锅。
传统技艺补锅。技术要领在于用金刚泥做成一个碗状大小的融锅,放在炭火上烧至上千度将铁块融化成铁水,倒进有砂眼的烂锅上。周来古介绍说,毛俊村是一个以外来人口为主的百家姓村,补锅最开始是一个来自衡阳的欧姓人家。在毛俊村历史上,补锅曾经是村民们主要的经济手段。由于该工程比较脏、高温铁渣容易烧烂衣服,加之现代的工艺水平在提高,补锅也渐渐成为一种历史技艺。

抖糍粑。
传统技艺抖糍粑。抖糍粑是自毛俊村建村以来就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周来古说,毛俊村民每到过年时就会用糯米蒸成糯饭,趁热倒入抖池内,两名壮汉拿着抖槌用力抖。抖、捻、转等等环节较多。待将糯饭抖成糍粑状,趁热最好吃。吃不完就摊成饼状,待来年用油一炸,香酥可口。

【关于我们】今日采访.com、天下吴氏网、至德传媒网隶属于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运营的三网合一公益性网站,集官网、APP、自媒体、抖音、视频号、公众号同步传播的综合性融媒体平台。
在国家法律许可下,遵纪守法、守正创新、传递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展播、记录生活,坚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优秀文化为主旋律!
渝ICP备 15011658号-3天下吴氏网
渝ICP备 15011658号-5至德传媒网
渝ICP备 15011658号-8今日采访.com
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联系人 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微信同号)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今日采访人员公示(更新|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今日采访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wsf905080184@qq.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 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