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寻根问祖 >

寻根——鄂东第一祠 川渝吴氏大多“根”在此

发布时间:2019-01-22 10:24 来源:重庆日报

寻根——鄂东第一祠 川渝吴氏大多“根”在此

重庆日报记者 周芹 陈维灯 见习记者 申晓佳 (发自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6月5日,一只小鸟飞过吴氏祠堂的鱼尾飞檐。特约摄影 谢智强

6月5日,吴氏祠堂正门全景。

特约摄影 谢智强

6月5日,“吴氏祠文管所”工作人员吴胜清正在介绍吴氏家谱。特约摄影 谢智强

6月5日,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陡山村,吴氏祠堂位于青山绿水中。通讯员 其波 摄

●一个宗族祠堂,为何能享有“鄂东第一祠”的美誉,并成为无数川渝吴氏后裔的寻根问祖之地?

●祠堂特地建在河流旁,且大门与外墙有约30度左右的倾角,这是为何?

湖北红安县八里湾镇东北部陡山村(原属麻城市),丘陵与盆地交错,河流纵横,风光秀丽。

被誉为“鄂东第一祠”的吴氏祠堂就坐落在这里。它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成为无数吴氏后裔寻根问祖的圣地。

6月5日,采访组推开吴氏祠堂那厚重的大门,在雕梁画栋间,寻觅“湖广填四川”时吴氏先人们的步履维艰。

1 建制考究 再现盛世繁华

清晨,风起,吴氏祠堂高高的檐角上,碗口大的风铃叮当作响。阳光将祠堂的青墙蓝瓦、龙头鱼尾的飞檐拉成长长的影子,气势恢宏。

据《红安县志》记载:吴氏祠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10平方米。前、中、后3幢之间,有庭院相隔,廊庑相连,布局严谨,浑然一体。

走近吴氏祠堂,门口两侧的红枫树郁郁葱葱,门前10余米处的小溪清澈见底,流水潺潺。门前的牌楼,高高耸立,飞檐层叠。牌楼顶层正中镶嵌着“八卦图”,其下为“家承赐书”的匾额,两侧依次镶嵌着“二十四孝”人物故事画。据“吴氏祠文管所”工作人员吴胜清介绍,之前,牌楼上还对称布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八仙石塑”,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被毁。

拾级而上,看到的是宽敞的天井庭院和悬挂有“吴氏祠堂”牌匾的前楼。庭院中间有棵水桶粗的桂花树和两棵百年的腊梅树,前楼则正对着名为“观乐楼”的戏台。整栋吴氏祠堂建制都极为考究,梁、柱、幅上无一处不是雕龙画凤,镌刻着花鸟人物。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观乐楼的楼檐木雕。雕刻的是光绪初年武汉三镇的景象——黄鹤楼高高矗立于鳞次栉比的楼房之中,如同鹤立鸡群,古朴典雅,分外醒目。江上船帆林立,千舟竞发;三镇间拱桥飞架,桥上人流如织。从人们的穿戴中可以分辨出有学生、商贾、士子、工匠等各色人物,服饰发型皆为晚清风格。细细端详,桥上有人倚栏而立,眉宇生动,似对江水凝思;有人气宇轩昂,极目远眺。整个画面是半立体式雕塑,镂空的窗户可以插入小指,桥上栏杆人可用两指夹抚。江上江岸一派繁忙,万千人像喜怒哀乐,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象地再现了当时武汉三镇的盛世繁华。

观乐楼建制考究而精致,但吴氏祠堂的核心却在相对简约但肃穆的拜殿。这里,是吴氏祠堂议事之处,更是摆放吴氏列祖列宗排位的地方。

拜殿正中摆有一长溜雕花香案,上面供有吴氏列祖列宗的牌位。按世祖先后分上下排列,居上方正中的一块又大又高,是第一世祖,其余世祖按先后分上下排列。

吴胜清介绍,逢年过节此处烛影曈曈,香烟缭绕,供品不断,族人如织。来此朝拜的吴氏后裔遍及湖北各处,近年来由川渝地区不远千里赶来朝拜的也越来越多。

2 两次失火 能工巧匠两年重建

如此精致考究的吴氏祠堂建于何时,又是何人所建?

据《吴氏族谱》记载:该祠始建于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不慎毁于大火,1871年重修(清同治十年),但没过多久再次毁于大火。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陡山村有吴氏兄弟二人在外经商有些积蓄,决定现址重修祠堂。他们弟兄俩捐银8000两,族中有积蓄的人家凑银数千两,共计1万两,捐不起钱的农户就出力帮工。经过精心设计施工,终于建造起方圆几十里闻名的宗族祠堂。

细细观察,会发现吴氏祠堂的大门与外墙有约30度左右的倾角,这是为何?

“是为了防火。”吴胜清介绍,在1902年重修时,鉴于前两次祠堂毁于大火的教训,曾请风水先生反复观测,力避火位。同时,祠堂特地建在一条河流旁,为了防火,也为了方便运输建筑材料。

门前那细细的水流,在当年居然能够运输建筑材料?

“当年建祠堂时,这河可宽了。”作为吴氏后人,吴胜清常听老辈子摆谈祠堂的故事,“据说建祠堂的木料,都是发大水从洞庭湖漂来的。”

经过考证,当时的工匠确实考虑到动工时间与洪水季节同步,这样建祠堂需要的庞大的木料以及笨重的石料才能顺利地通过木排运抵祠堂工地。

如此聪慧的工匠自然非等闲之辈,他们是当时当地最负盛名的肖家石匠班子,这套班子专在当地为“江、吴、程、谢”四大族中的富户做房子。木工班子名头更响,是闻名两湖(湖北、湖南)的“黄孝帮”,这套班子在整个红安县也仅仅做过吴氏祠堂一家。

建造吴氏祠堂的材料也是定制的。石条请当地手艺最强的石匠师傅到石头窠里去打造;青砖到附近最有名的窑里选上好材料定烧,还特地在每块砖上模印出“吴氏祠”字样,以防有人盗用。当时没有水泥砌浆,就在工地一连摆上几口大锅,锅里煮的是上好的糯米稀粥,以糯米糊配石灰。“它的凝结力比现在的普通标号水泥强得多。”吴胜清说。

肖家石匠班子和“黄孝帮”通力合作,整整花费了两年时间,才将吴氏祠堂重建完成。

3 寻根问祖 川渝吴氏多从此处来

今天,吴氏祠堂已成为无数吴氏后裔心之所往的圣地。

2012年的夏天,吴氏祠堂门前,一位旅人在红枫树下呆立多时,极度疲倦的脸上却难掩兴奋的神情,汗水从额头滑落,滴落在怀中厚厚的《吴氏家谱》上。

“兄弟,从哪来?”对于到此寻根问祖的吴氏后裔,吴胜清都觉得亲切异常。

“四川宣汉。家谱记载是湖北麻城迁过去的……”来人有些语无伦次,“我叫吴福权,找了很久,都没找到。”

其实,对于此次到陡山村能不能接续上家谱,吴福权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看到气势恢宏的吴氏祠堂,他依然激动不已。

没有过多言语,吴胜清抱出厚厚几叠《吴氏家谱》,两人坐在吴氏祠堂的墙根下,一页一页仔细翻找。

“找到了,找到了,吴达、吴杭迁四川。”吴福权高兴得像个孩子,泪水却溢满眼眶,“我们的根真的在这里……”

吴福权为离乡背井的父辈们找到了自己的根源,更多川渝地区的吴氏后裔依然跋涉在寻根问祖的路途中。

据考证,明朝成化年间,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吴祥麟举孝廉后,授四川荣昌县令,因政绩卓著升泸州、重庆、成都府官,晚年定居仁寿。长子吴模授中书给事,孙子吴敬岳,明时为两广察院。次子吴楷,明代进士,其子孙众多,明末因逃避战乱,大部分迁往广东、贵州、云南等地。留下吴兴隆一支定居资中县新桥、鱼溪、双龙等地,现已传十四世。

川渝地区的吴姓,大部分是清初随着“湖广填四川”的大潮迁徙而来。清康熙六十年(1772年),大量吴氏先民从湖北麻城或经麻城迁入川渝地区,其子孙散居简阳、绵阳、德阳、合川、铜梁、涪陵、江津、垫江、璧山、云阳等地。“他们绝大多数是南吴八大支系的子嗣。”麻城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曾锋介绍。

这些进入川渝地区的吴氏后裔,在巴蜀大地上生生不息,成为当地人口重要的组成部分。

麻城李氏祠堂:

重建也是一种“寻根”

青砖、灰瓦、红廊柱,翘起的屋檐直指天穹。

这座矗立在湖北省黄冈麻城市城区的中国古典风格建筑,在四周现代建筑的包围下分外醒目。它就是由麻城李氏后人捐资重建的李氏祠堂。

“新祠堂是在旧的李氏宗祠原址旁重建的。祠堂纪念的是李氏在麻城的第一位祖先:李季八。”6月5日,主持李氏祠堂重建的李尧东如是说。据他介绍,李季八在宋朝末年自江西带兵到麻城抵抗元军,兵败后定居在此。李季八有两个儿子,长子李谷中定居麻城,次子李玄中后来迁居四川广元。“李玄中在四川的后裔约有50万人,他们和我们麻城李氏是亲人。”

推开厚重的李氏祠堂大门,方正的三进院落映入眼帘:半圆形墙头的线条犹如卧龙,线条流畅的屋檐形似凤尾;屋上的灰瓦、墙上的青砖和朱红的廊柱,在麻城六月的阳光下格外醒目。

祠堂占地10亩,宽约30米,进深约60米。重建的李氏祠堂于2013年4月动工,至今已投入600万元,全部来自李氏后代的自愿捐赠。重建工地的外墙上用红纸贴满了捐资名单,至少有数百人。“能够为祠堂重建出一份力,是作为李氏后人的荣幸。”麻城李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成珍说。

李氏祠堂将于明年4月完工,在李尧东看来,它不仅是祭祖和团聚的场所,更是李氏后人在麻城寻根访祖的家园。“祠堂是一个家族的‘根’,李氏后人遍布全国,重建祠堂也是寻回大家的根。李氏后人无论来自何方,走进祠堂就等于回到了家。”记者 周芹 陈维灯 见习记者 申晓佳

浏览量超过30万人次 转发评论量过千

重庆日报寻根之旅 引发网友乡愁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郑昆)自6月4日开始,在重庆日报和重庆晨报联合举办的《君从何处来——重庆直辖17周年特别报道 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之路》大型采访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根据重庆日报网络办统计,两天来,重庆日报官方微博上关于本次采访报道的微博浏览量已超过30万人次,转发评论量也已过千,网友们也被寻根之旅引发乡愁,纷纷发言感慨。

重庆是一座古老的移民城市,在清朝初期“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祖籍为“麻城孝感”的众多湖广移民在重庆生根发芽。重庆日报报道小组此次重走湖广填四川之路,触动了重庆众多移民后裔的心绪。

网友“牧童唱着歌”在微博中评论:“很多年前,故乡的先辈来到了这里。很多年后,我又来到了这里,不一样的初衷,一样的结局……我是湖北麻城人,我在重庆。”

更多网友则在跟帖留言中表示,寻根问祖乃移民后裔的巨大心愿,有机会的话,他们都愿意回到麻城去看一看。

本次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也赢得了专家的一致肯定。市人大常委、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市记协主席周勇表示,这次采访报道“浓墨重彩,恢弘大气,是追寻渝人乡愁的亲情之举,是展现美丽中国的新闻作为,更是庆祝重庆直辖的大礼。”他盼望重庆日报“发掘更多新闻线索,更多更精彩地报道‘梦里湖广、麻城孝感、当今重庆’,鼓舞我辈,告慰先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